今年以来,市审计局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组织开展系列重大审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作用,为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充分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
高效“把脉”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肩负着推动者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为助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审计局全面启动全市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调查。共对11个县市区开发区、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运行、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财政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围绕审计目标,注重创新引领,采取“上审下”“业务+数据”双主审审计模式,找准审计切入点,突出审计重点,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全过程,从体制机制、政策资金落实上着力揭示和反映开发区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审计建议,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助推我市开发区打造成本区域聚焦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高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见效。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以上审下模式,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以“政策、资金、项目”为主线,围绕“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对涉及的各类重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以及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研究型审计,着力反映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目标任务未完成、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项目效益未发挥,深入揭示影响乡村振兴政策落地见效的体制机制问题与制度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贡献审计力量。
高效“护航”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排头兵,在科技创新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市审计局选派业务骨干组成审计组,对全市重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审计调查,聚焦科研经费投入,摸清企业研发投入的真实数据,客观清晰准确的反映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聚焦财政资金投入金额和作用发挥,促进财政资金在科技创新中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研发项目突破。聚焦科研成果转化,从成果角度分析评价研发投入的成效。聚焦人才激励政策落实,揭示制约因素和典型问题。通过审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有关政策落实落地,促进财政资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出重点研发项目,更好发挥引导作用。(李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