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30日
第03版:

我市提高述法质量 促进法治建设

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是压紧领导干部法治职责的重要抓手。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述法工作,切实整改述法中暴露出的短板问题,加快推动述法成果转化,有力推动全市法治建设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召开16场述法现场会,县乡和市县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述法,1820名市管干部、19800余名乡科级干部述职述法实现全覆盖。经过两年多实践,述法实现由点到面,由虚化到实体化,由程序化到精准化转变。

抓关键少数,推动述法工作制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一规划、两纲要”贯彻实施、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司法部主要领导调研部署落实等法治建设重点工作,3年来市级领导对法治工作批示92次。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实施方案》《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市级层面工作责任清单>》等文件,制定9项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23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16项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述法职责清单,对述法工作进行细致明确的要求。市委组织部下发通知将述法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内容,明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围绕法治学习情况、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情况、依法履职情况等进行述法”,同时要体现“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2020、2021年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法治建设考核中,设置组织实施年终述法情况指标。通过完善述法制度,强化述法的考核属性,各级各部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6月,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测评得分为 93.6分,比2019年提高了1.43分。

抓依法行政,推动述法内容精准化。健全述法程序和机制,强化评议和问题整改,倒逼各级各部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严格把关、述实述准。市委依法治市办对只喊口号、没有实际内容;只有常规工作没有特色亮点;查找问题一笔带过、措施打算不具体的述法报告要求退回修改,对行政败诉率高、复议纠错率高等共性工作重点查摆,工作打算明确具体措施,力戒平推平庸。述法报告经反复修改后,再提交会议书面评议。比如,行政执法部门针对承担的行政执法监督三级体系建设试点任务、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实地评估述法;县市区经验介绍和整改表态相结合,直面问题、精准回应。二是严格评议、“红脸出汗”。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上,2个县市区、2个市直执法部门现场述法,14个县市区和42个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接受现场评议,对得分最后2名的县市区和部门在当年法治建设考核中减分。评议票设AB票、4个评价档次,评议指标包括总体评价、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完成全面依法治市重点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职责任务情况三项内容,现场填写投票。对定性评价赋分排序后,评议结果向依法治市委报告并向述法单位反馈。三是“对症下药”、全面提升。以述法前后问题梳理为起点,逐步建立起县市区和市直部门10项改革试点任务、6类问题短板、34项重点指标“三本台账”,实行“红黄蓝”管理,定期通报、限期销号,述法工作引领依法治市顶层设计和重点工作融合贯通,促进了法治济宁建设体系化、规范化。

拓宽述法渠道,推动述法形式多样化。2021年,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反馈意见精神,积极创新述法形式,在《济宁日报》开设“县市区委书记谈法治”专栏,分4期组织14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面向社会述法,着重介绍履行推进法治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措施打算,接受全社会监督。今年,在市县电视台开办电视述法栏目,兖州区、金乡县、邹城市、汶上县、高新区等县市区开展“一把手电视述法”“电视说法”“一把手谈法治”等栏目,截至目前共有44个镇街、63个市直部门、107名领导干部参与电视述法。通过电视述法,一把手走上台、走进镜头,向群众晒“成绩单”“亮家底”,扩大了述法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抓法治的行动自觉。泗水县在述法活动中设置了现场述法、质询、点评、评议四个环节,特别是质询环节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治监督员一对一质询,提出群众最关心、矛盾最突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红脸出汗”达到传导压力、共同提高目的。

2022-06-3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3838.html 1 我市提高述法质量 促进法治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