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8日
第03版:

乡村振兴中社会道德风尚的独特视阈

本报记者 刘帝恩

陈晓霞新著《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涵、乡村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分析阐释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道德风尚的内在关联,阐发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道德精华及教育智慧,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与智慧,优化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环境,探究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基本路径,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确保乡村道德风尚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所研究的内容,同样关乎文化的前行与进步。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没有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就失去了保障。而乡风文明,源于乡村文化建设,同样源于社会道德风尚建设。

本书前言中说,中国文化的灵魂就是道德,道德在人心,道德教化是中国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一个社会的道德理想、道德价值观念,总是会反映到一定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并通过政治强力推进某种道德价值体系与价值理想。道德是人的道德,人的需要兼具道德要求。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开展乡村道德风尚建设,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2019年1月19日,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公布了全省2019年度社科规划项目,本书作者陈晓霞主持申报的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社会道德风尚研究”被列为决策服务类项目。

陈晓霞带领课题组深入乡村社区、乡镇企业、中小学校,通过走访、座谈、参与活动等方式展开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针对乡村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设立了多个专项研究课题,形成了本课题独有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涵进行解读。明确乡村传统道德风尚建设是时代的迫切呼唤,以及乡村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现实意义,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乡村道德建设实际展开调查研究。

课题组调查研究发现,社会道德风尚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有着内在联系。课题组的研究思路更加丰富,研究视野也较为开阔,力求使道德的社会影响力渗透到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是作者的一次道德淬炼,也是一次文化的苦旅。路虽漫长,收获的果实却是丰满的。植根儒家文化沃土,陈晓霞的独特视阈和书中所展示出的研究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 陈晓霞 著 九州出版社

2022-06-18 本报记者 刘帝恩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2880.html 1 乡村振兴中社会道德风尚的独特视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