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7日
第03版:

2021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 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的报告

邹城市政府市长 王建文

近年来,邹城市政府积极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核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升法治治理能力,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示范创建引领,着力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研究部署并实施多项法治政府建设措施。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行政服务质效。深度聚焦项目建设、市场准入、个人服务三个全生命周期,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强化审管联动,全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持续提升便民化、智能化、一体化政务服务水平,全年累计办件3.8万件,网办率达到95.6%,打响了“一次办好、‘邹’全服务”改革品牌。

加强执政执法管理,提高依法决策水平。2021年,市政府出台的5件规范性文件均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及上级人民政府进行了报备,合法性审核率、报备率均为100%。搭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充分利用“网上办案+移动执法”系统,市直部门通过胸卡式执法记录仪、手机端“移动执法APP”和便携式打印机,实现了录音录像、文书打印、罚款收缴、数据录入、案卷查阅“五个即时”。全市55个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强化行政应诉能力建设,2021年共收到以市政府为被告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37件,二审行政诉讼案件22件,共计审结52件,全市各部门、镇街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0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全部出庭,出庭应诉率为100%。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流程,规范办案程序,促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做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2021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97件,结案93件。

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法治治理能力。擦亮“人和”调解品牌,深化“人和”调解工作流程再造,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流、评估闭环管理运行,建立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实时掌握纠纷动态,及时组织调处化解。“人和”调解室在全市村(居)覆盖率达到100%,全市80%的矛盾纠纷在村以下得到有效化解,96%的纠纷在镇(街)范围内得到解决。整合律师、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资源,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预警调处中心,实现纠纷多元导入、一体受理、联动调处。将全市16个镇街划分成4个中心镇级协作区,合力攻坚复杂、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1732起,调处矛盾纠纷1705起,调解成功率 98.44%;涉及标的额7256.21万元。《大众日报》、新华网、《司法所工作》杂志先后刊发邹城市“人和”调解工作经验做法。

开展学法普法活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将学法计划列入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实现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在执法中、服务中、政策落实中普法活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投资180余万元建成市民法典主题公园,丰富了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

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抓住 “关键少数”,在法治政府建设向基层延伸上求突破。强化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大专业人员配备力度,落实专项资金保障。深入推进执法力量和执法监督双下沉,做实镇(街)综合执法,做细基层执法监督。二是强化机制建设,创新法治督察方式方法。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切入点,采取“四不两直”、座谈交流、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每季度开展1次法治建设专题督察活动,以督促干、以督促效,推动全市法治建设走深走实。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在行政执法监管上求突破。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定的每项任务措施细化量化,做到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程音像留痕”,实现“三项制度”留痕率100%,行政执法案件网上录入率达到100%。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在普法广度和深度上求突破。强化部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意识,营造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真正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督促镇街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2022-06-17 邹城市政府市长 王建文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2779.html 1 2021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 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的报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