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晖
五月初六,兖州区大安大南铺村“天然农家书屋”建成典礼。大南铺村地灵人杰,民风朴实,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有识之士。42年前,年仅18岁的董立新就是从这里背着行囊,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地走出家门,走向济宁学院的前身老济宁师专的课堂。
今年年初,立新刚一从省城卸下工作担子,就匆忙回到兖州故里,重新在老家宅院里翻盖房子,建起农家书屋。
说起回到故里建设书屋的心路,董立新满含深情地介绍了从他孩提时期就爱读书,到处寻找书藉,到青少年时期如何借读《十万个为什么》,如饥以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到参加工作想法搜集图书,如今已购买存贮了几万册书籍。
书屋临街而建,南北四间,东边中间大门朝向马路,门口有几棵茁壮挺拔的白杨树,夏风吹拂,杨叶发出哗哗的声响,好似热情地鼓动掌声欢迎大家,远远看到董立新已笑意盈盈站在大门口迎接来宾,魁梧的身材,刚毅的面庞,稀疏的头发,爽朗的笑声,依如往日。门额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扁额,上书“天然农家书屋” 几个大字,这是著名书法篆刻家范正红专门为书屋书写并装裱好从济南送来的。
书屋宽敞明亮,四周靠墙排放着一排排书架、书橱,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有少年儿童读物、政治 、哲学、文学、方志等书籍,分门别类排列,每类有标签和编号。北墙上方悬挂着兖州书法家在“和”字红色拓片上书写的诗词,南墙正中上方悬挂着“至圣先师”孔子像。西南门正对着院内花园,亭台小品,错落有致,砖铺甬路,曲径通幽,花木树丛,姹紫嫣红 ,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书香、花香和人文之美的画卷。
书屋不大却别致新颖,花园小巧却赏心悦目,体现了“水不在深,山不在高”的意境,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天然农家书屋为美丽乡村带来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