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泗水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法治建设部署,以争创“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一把手”法治建设职责落实落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为法治政府建设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明确了政府领导学法共性清单和个性清单,政府常务会集中学法8次。出台《关于开展“法润泗水”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泗水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办法》等文件,建立了涵盖执法、司法、普法在内的立体法治体系。
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把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和全县重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高规格创建动员大会,实行指挥部体系督战,推动了创建高位运行。强化督导考核,开展法治督察2次,将创建工作纳入县综合考核体系。泗水县被市委依法治市办推荐申报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县委依法治县办被评选表彰为“2016-2020年山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县司法局分管负责人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党员事迹报告会上作了报告受到省司法厅领导高度认可。中央政法委第23期政法动态、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第19期简报分别刊发了泗水县依法治县工作的经验成效。
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极简审批”,实施“免申即享”,取消高频审批服务事项120余项,取消材料要件150余件,平均承诺时限压减为法定时限的13.63%。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取消证明事项146项,承接省市告知承诺事项318项,部门自行新增9项。制定涉企的重大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部听取企业、行业商会的意见,清理规范性文件24件,保留有效22件。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在29个行政执法领域,实施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374项。
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在全市率先公布了2021年度9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合法性审核,泗水县作为全市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试点之一,全面推进合法性审核智能化、信息化全覆盖,全年共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政府用印材料185件、政府常务会议议题94件。创新实施行政执法监督,泗水县被确定为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试点县,全年公开执法信息2000余条,执法“月汇总季通报”4期。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校园欺凌等十类民生事项执法监督活动。推动行政执法网上办案系统,我县网上录入1647件,结案1560件,结案率91.67%。
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健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争议审前和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等多措并举,化解纠纷的力度不断增强,调解调处纠纷2800余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受理63件,审结62件,纠错率24.2%。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普法依法治理成效更加凸显。“八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启,创新实施法润泗水“123456”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民法典主题公园,“法润泗水”电视专栏播放21期。扎实做好全市领导干部学法清单试点工作,举办新行政处罚法法治讲座,组织开展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网上旁听庭审活动62场次。全县127所中小学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普法宣传约1300余次。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狠抓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化“一把手抓法治”工作品牌,压紧压实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推行“八个一”学法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力度,提高创建质量,争取先期实现全省创建目标。二是全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成果,推进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营造更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增强行政执法效能。完善合法性审核机制,严格合法性审核程序,实施分类处理。继续开展执法案卷“十佳十差”双向评查,实行行政败诉案件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四是加大法治工作保障。加强法治队伍法治化职业化教育培训和职业保障,健全法治工作者依法履职和容错纠错机制,锻造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队伍。五是全面推进全民守法。高质量开展“八五”普法,深化实施“法润泗水”普法工程,继续开通“法润泗水”电视专栏,增强新媒体普法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乡村创建,夯实社会治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