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季淑琦)越河街道依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帆驿站打造“楼长之家”,供楼长梳理工作、接待群众、议事交流使用,发挥楼长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构建党建统领、党员带头、楼长参与、居民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对辖区266名楼长登记造册规范化管理,楼前张贴公示牌引导楼长“亮身份、做表率”,明确楼长“五大员”职责,建立楼长工作任务清单。
充分发挥楼长与居民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将服务阵地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结合“信用+”工作,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创城创卫等志愿服务活动、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的楼长进行积分兑换奖励和月度表彰奖励,通过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为发挥作用较好地党员楼长加分,极大地激发了楼长工作热情和干劲,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在社区“楼长之家”每月开展“楼事会”,梳理每月楼栋大小事,安排社区重点工作,每月20日组织楼长接待来访群众,开展“楼长有话说”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做好纠纷调处、扶弱帮困等工作,理顺群众情绪,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群众满意。
阜桥街道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宋冰玉)为打通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神经末梢”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健全落实党工委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阜桥街道全面推行“三长制”。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宣传页等,广泛发布楼长选聘、推荐等有关内容,引导居民主动报名、自我推荐。开辟专用通道,各社区党委书记带头,当选“困难楼栋”楼长,负责把好“最难关”。通过选优楼长队伍,大大充实了网格力量,形成了“握指成拳”的治理合力。
实施网格长负责制,建立健全“1+3+N”网格长负责制组织体系,形成了多方参与、分类领办、协同“作战”的自治联盟,建立起全面覆盖、功能齐全、多方联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做实“党建+信用”工作,积极动员楼长加入基层治理队伍,变被管理者为治理“参与者”,通过积分兑换、信用表彰、商户打折、费用减免等形式进行激励,保持楼长队伍稳定。
依托社区党组织,以楼长“6+X”任务清单为核心内容,楼长们当好“六大员”,通过建强楼长队伍,将网格进一步细分、细化,实现了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小区治理水平得到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