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张文键
在疫情防控战场上,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是夫妻,更是战友,他们并肩逆行、同心抗疫,一个是冲锋在前的急先锋,一个是安全稳定的守护者,成为一抹别样的“浪漫风景线”。丈夫孔勇,曲阜市陵城镇中学教师,妻子颜辉,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管护师,平时工作上没有交集的他们,却因为各自单位的防疫需要,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谱写了一曲抗疫“夫妻档”的动人赞歌。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学校进入封闭管理状态,负责全校疫情工作的孔勇,坚定地选择和留校生吃住在一起。与此同时,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爱人,也收到医院支援曲阜的命令,于凌晨三点到达曲阜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家中两个孩子只能交给父母照看。
妻子负责三个小区的核酸检测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颜辉没有退缩,也没有丝毫怨言,每天第一时间到达核酸检测采样点,提前准备好采集用品。每天采集工作结束后,最晚离开的也是她,工作人员采取轮流值班制,唯有她全天值班,全程不离岗,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吃上一口工作餐。正是她的担当作为、勇于奉献,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工作才得到高效推进。
而另一边,守护在校的孔勇,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般疼爱呵护,为他们的生活及学习尽心忙碌。他克服种种困难调配物资,协调餐厅,想方设法丰富孩子们的饭菜种类和营养搭配,努力做到色、香、味俱全,让家长们放心、让孩子们在校安心。长时间的封控生活,让孩子们产生了紧张、思家、念亲的情绪,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他组织学生开展了“别样套圈游戏”、“爸妈面对面,有话说出来”电话视频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疏导同学们的心理焦虑。对于情绪波动较大、自控力较差的孩子,给予个别谈话、互倾互述,释放孩子们的压力,稳定孩子们的情绪。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以此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励孩子们珍惜当下,奋发图强,坚定抗疫信心。除了疫情防控和体育教学外,他还要每日早早吹起起床号,查看孩子们情况,协调其他老师线上教学,做好线上线下学科教学的切换,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任务;每日记录学生们的体温,做好教室消杀通风和环境卫生,服务家校沟通。孔勇还严格按照上级防控要求,每天为留校生进行核酸检测并登记在册,流调在校孩子共同居住人尤其是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和居家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在忙吗?……嗯……嗯……你自己多注意,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不足30秒,电话就断了。这样简短仓促的通话,已经成为疫情发生后他们之间温情而默契的报平安方式。夫妻两人参加抗疫任务时,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孩子们总是问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家,夫妻俩则用“外面有‘怪兽’,等消灭完‘怪兽’就回家陪你们啦……”这样的话语宽慰孩子们。听到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辛苦了”,虽然感到亏欠,但也让他们深受慰藉。夫妻俩能做的就是将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到极致,为孩子树立人生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