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第十八届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效专项赛决赛终评结果揭晓,邹县电厂一青年集体创新成果《高压电动机轴瓦漏油治理应用研究》荣获铜奖,是山东公司唯一一项获奖作品。
近年来,邹县电厂团委广泛通过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青年科技论文比赛、青年创新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鼓励青年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青年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青年创新逐渐成为企业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注入提质增效“助推剂”
“使用这种新型研磨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研磨精度更高,密封面接触面积可达95%以上,远远超过验收标准,单次使用即可节约费用3.24万元。”
青年创新分享座谈会上,山东公司青年创新创效能手柏立昌分享了他最新创新成果“1000MW机组汽轮机配汽机构密封面修研作业效能提升”,该成果荣获了山东公司职工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和集团公司第十一届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成果银奖,在该厂#6、#7、#8机组大修配汽机构检修中均得到了良好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节能降耗等中心任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该厂团委扎实开展“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等活动,着力攻关降煤耗、检修维护、运行操作等方面“卡脖子”技术难题,深入推进青年创新成果、科技论文的评选和推广转化,将青年创新项目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效益。
打造创新成果“孵化器”
“以前,氢冷发电机测温接线座要检查气密性时,只能通过发电机整体气密试验来检查。通过我们这套气密试验装置,便可实现提前监测。”
在该厂电气检修分场青年创新工作室,刚获得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的“氢冷发电机测温接线座气密试验装置应用研究”主创人刘熹正向众人介绍其研究成果。据了解,自2016年成立以来,该工作室已成功申请11项专利,累计研究47项创新成果,共创造1000余万经济效益。
为营造“创新事事可做、人人可为”的氛围,为青年创新提供“良田沃土”,该厂团委加强顶层设计,打造“IF”青年创新创效品牌和“123456”工作体系,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突击队、青年创新论坛等一系列“青”字号创新创效活动,健全青年创新引导、评价、激励机制,打破部门、专业界限,已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青年每年参与各类科研创新项目达600余人次。
搭建青年成长“快车道”
一直以来,该厂团委勇担“为党育人、为企育才”使命,充分发挥团组织凝聚青年、组织青年优势,搭建青年建功、追梦、成才相结合的“快车道”。
为加快建设一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青年人才队伍,该厂团委深入开展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结合机组大小修、设备改造调试,组织一线青年员工现场学习,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丰富青年相关知识储备;不定期开展业务能力测试,利用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平台,不断夯实青年业务基础;为青年创新团队配备强有力“明星导师团队”,吸纳劳模先进、创新大拿、科研专家作为创新导师,手把手指引青年开展创新创效活动。
对于年度青年创新工作表现优异的青年员工,该厂择优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优先作为团组织推优入党、推优荐才、推优培训对象。该厂“创新达人”张晨就是“受益者”者之一,他成功解决了高压电机轴瓦漏油、氢冷器查漏困难等难题,实现了个人技能素养、企业效益“双提升”,被评为山东公司“青年创新榜样”、集团公司“青年五四奖章”。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会一直把青年科技创新当做重要性、长期性、持久性工作来抓。”该厂团委书记表示,“邹县电厂团委和广大青年都已做好重装出发的准备,为企业全面建设一流综合能源供应服务示范企业再立新功。”(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