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通讯员:宋敏 朱瑞涛)进入暑期以来,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原则,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分局强化责任担当,立足源头防控,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持续排查水域水面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涉水事故处置机制,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坚持预防在主 广泛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开展暑期校园安全教育,在学校放假之前组织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深入辖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通过安全教育课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利用“家长会”“离校会”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让每一位学生的监护人认清溺水的严峻形势和防范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自身监护义务和防范重点,做到知责于身、履责于行。借助媒体开展宣传,联合济宁广播电视台制作专题片《警防溺水,安全一夏》,通过《今日关注》栏目和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头条等融媒体,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暑期监护和教育,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暑期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携手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开展入户走访宣传,发动社区民警、辅警队员进村居、进家庭,通过张贴画报、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尤其针对留守儿童多、水域分布广的村庄,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村(居)委会的联系和对接,充分发挥网格员、警务助理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切实加强安全教育,确保不漏一村一户一人,不断提高家长和青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管控能力。
坚持排查在前 严密防范涉水风险隐患
加强内河隐患排查,以派出所为单位,积极会同镇街道、村(居)委会和水域权属主体,对大运河、洙赵新河、洙水河、龙拱河、老赵王河等流经水域,定期开展防溺水设施配备等防范措施的检查,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函告相关部门明确专人落实整改。结合社区警务和日常巡逻等工作,常态开展“回头看”活动,发现安全隐患即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加强公园水域管理,督促人民公园、南池公园、儿童乐园等内湖景点,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在沿湖周边安装警示牌、标注水面深度,落实配备合格救生员,定期对公园湖面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救生员配备不合格、深水区标识不明显、安全防范设备不足等安全隐患,跟进督促即时整改,及时堵塞安全漏洞。加强城区内河景区监管,针对古运河——“运河记忆”文化旅游项目,治安大队组织警力实地调研安保工作和游船安全运行情况,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针对部门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任务不具体、部署不细致、措施不严密和无水上专业救生员、救生队伍等问题,要求承办单位进行了整改;同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游客一旦出现坠河落水险情,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坚持机制引领 有效提升溺水事件处置水平
严格落实值班备勤制度,分局指挥中心、110接处警网格和各派出所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灾情、险情和治安问题,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件,第一时间组织施救。完善巡逻防范机制,分局将历年来易发多发溺水事故的水域和高发时段作为重点,组织110网格和派出所警力加大巡逻防范的力度和密度;同时,积极发动周边村(居)、警务助理、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义务巡防队伍,配合公安机关提升对辖区河流、景区水域、内河、池塘等地段的巡查频次,切实做到常巡、严管、慎防。健全联防联动机制,加强与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协作,了解掌握强降雨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密切掌控各条河流安全保卫现实状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责任措施落实。同时,各派出所主动联系辖区社区、村居,针对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等监管薄弱环节,依托村(居)委会干部、网格员、警务助理,有效督促监护人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教育看护好孩子,努力预防和减少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