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1987年大学毕业后,柏均斌到济宁市观音阁小学担任科学课老师。从教三十多年来,他想方设法将科学根植学生们心中,兢兢业业坚守教学一线,带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柏均斌老师的科学课上,一个个具体可观可感的实验设备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实验进行时,柏均斌巧妙地讲解着实验的进程和科学知识,令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柏老师平时上课虽然严肃,但课堂上非常精彩。尤其是到了课下,柏老师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带着我们认识科学的世界,很幸运遇到柏老师。”观音阁小学学生包琳楚感慨地说。
2012年开始,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济宁市争当小实验家活动,柏均斌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后辅导学生,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其中,天文学实验课主要围绕制作太阳系模型、用天象仪模拟日夜交替、模拟季节变换、观察月相变化、模拟日食与月食、用星座盘认识星座、光学望远镜的用法展开。“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天文知识呢?”深谙学习目标的柏均斌,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集体答疑的方式进行辅导,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参赛的学生们在初赛有16人获得金奖,10人获得银奖,6人获得铜奖;决赛获得铜奖。
一直以来,柏均斌十分重视科学实验作用。2018年3月,学校成立水火箭社团,他组织学生利用可乐瓶等材料自制水火箭,并用自制的水火箭进行小课题研究。五年级各班学生观看制作“神奇的水火箭”的视频,回家动手“DIY”,动脑动手制作了很多作品,再拿到课堂上来展示。“老师,咱做的水火箭真能飞吗?”“能,下课咱装上水试一试。”课后,柏均斌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试射水火箭,让学生动手装水,“老师,装多少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装多少水合适呢?装多少水水火箭射得最高呢?咱们就来研究:水火箭装水量与射程的关系。”……在一言一语的讨论中,柏均斌细致引导同学们亲力亲为“水火箭”实验,一点点求知欲、好奇心被放大、被实践、被验证,收获了深刻的科学认知感受和动手探索实验的体验。
柏均斌认为,活动能增强青少年的科学意识,提高青少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他常鼓励学生们如有条件一定要多去游学,到自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天坛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在旅游中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结合。通过游学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提升孩子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柏均斌说。
“为了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我始终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专业化水平教师。”作为一名老教师,柏均斌率先垂范,积极完成每一项工作,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柏老师是一位可遇而难求的好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上倾囊相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使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显著提高。”观音阁小学教师张庆华介绍。
三十年间,柏均斌始终以做一名学者型教师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学习积累教学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先后被评为济宁市优秀航模辅导教师、济宁市航模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在第十三届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实验嘉年华”全国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金奖,观音阁小学也因此被评为济宁市“实验装备应用示范校”。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任重道远。今后,我将不忘初心,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用一件一件小事去感染带动周围的老师,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践行一名教师的师德,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孩子感受科学的魅力。”柏均斌表示。(记者 梁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