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热解读|新疆之行 习近平点赞这一民族瑰宝
2022-07-18 来源:央视网
  • 作者:编辑:李木木

  •   热解读 7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总书记观看了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在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谈时,总书记要求对《玛纳斯》这类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观看《玛纳斯》说唱展示

      《玛纳斯》史诗源自新疆柯尔克孜族,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在现场,总书记还提到了《格萨(斯)尔》和《江格尔》。这两部作品与《玛纳斯》并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这些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三部史诗的保护传承高度重视——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以三大英雄史诗为例,指出我国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2018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人民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彰显了伟大创造精神。

      2019年7月15日,正在内蒙古考察的总书记来到赤峰博物馆,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同《格萨(斯)尔》非遗传承人交谈时,总书记谆谆叮嘱:“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指出我国各民族“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强调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反复提及这些民族瑰宝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亦是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决心。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在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同师生亲切交流。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同师生亲切交流。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此次新疆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认同——

      12日,在新疆大学,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13日,在自治区博物馆,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14日,在交河故城,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15日,在汇报会上,强调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同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此后,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以此为指引,新时代民族工作向纵深推进。

      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文化润疆”,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

      在7月15日听取汇报时,总书记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驶入了快车道,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这与党中央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润疆政策的落地不无关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新疆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精神需求。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考察时,同各族群众在一起。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考察时,同各族群众在一起。

      14日,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村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说,56个民族,党中央提出来的,像石榴籽一样地——

      围拢过来的村民齐声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这一幕,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好注释。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田雨棣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蔡纯琳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