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每日一习话】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
2022-07-17 来源:央广网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

    这段话出自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发表的讲话。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中心总是随着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转移而转移。18世纪中后期,以蒸汽机和纺织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英国发明应用,英国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了全世界的40%以上。19世纪,美国因在制造业中广泛采用电力技术,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份额于1890年上升为世界首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造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扩大。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规模达到了3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4%。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部门,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制造业技术研发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虽然在部分领域已经向技术前沿的原始创新逼近,但还有很多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受国外技术垄断、封锁,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以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突破口,解决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和驱动力。同时,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的合作,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提高研发突破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站在新起点上,我国制造业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加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升级,推动创新技术的发明、扩散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根本变革。

    本期特约专家:曲永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