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第一观察·瞬间丨读懂这张合影蕴藏的深厚情怀
2022-07-16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编辑:李木木

  •   习近平总书记7月13日上午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记者的镜头,定格下这样一个瞬间——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观看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玛纳斯》一直以口耳承传。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的8位表演者中,有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站在总书记身边。师父江努日·图尔干巴依,今年56岁,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牧民,已经唱了30年《玛纳斯》;徒弟玉米塔力·耶提库,年仅14岁,是乌恰县一名中学生。

      “我3岁起就跟着妈妈唱《玛纳斯》。在克州,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中小学,都设立了《玛纳斯》兴趣班,我们从小就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小玉米塔力说。

      《玛纳斯》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音乐之大成,经千年传唱而不朽,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张珍贵的合影,让人想起三年前的情景: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在赤峰博物馆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同《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他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玛纳斯》《格萨(斯)尔》《江格尔》这三部史诗,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对于这三部史诗,他曾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称赞它们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念念不忘,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远考量。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三部史诗为例,强调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守住文化根脉,就是守住民族之魂。

      在此次新疆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史竞男

      统筹:张晓松、罗辉、王绚、朱基钗

      视觉:李涛、郝晓静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习近平总书记7月13日上午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记者的镜头,定格下这样一个瞬间——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观看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玛纳斯》一直以口耳承传。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习近平总书记合影的8位表演者中,有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站在总书记身边。师父江努日·图尔干巴依,今年56岁,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牧民,已经唱了30年《玛纳斯》;徒弟玉米塔力·耶提库,年仅14岁,是乌恰县一名中学生。

      “我3岁起就跟着妈妈唱《玛纳斯》。在克州,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中小学,都设立了《玛纳斯》兴趣班,我们从小就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小玉米塔力说。

      《玛纳斯》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音乐之大成,经千年传唱而不朽,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张珍贵的合影,让人想起三年前的情景: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在赤峰博物馆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同《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他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玛纳斯》《格萨(斯)尔》《江格尔》这三部史诗,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对于这三部史诗,他曾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称赞它们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念念不忘,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远考量。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三部史诗为例,强调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守住文化根脉,就是守住民族之魂。

      在此次新疆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史竞男

      统筹:张晓松、罗辉、王绚、朱基钗

      视觉:李涛、郝晓静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