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体儒 通讯员 周倩)“公司在建项目目前面临哪些困难?新研发的产品进度如何?”深入一线和负责人在厂区内面对面沟通交流,是张丽的家常便饭。作为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正科级干部,2021年8月份张丽抽调到医药专班工作后,迅速进入角色,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战略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指挥部的各项工作安排上来,切实为企业解难题、谋发展,助企攀登进阶。
协调配合,扑下身子解难题
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建立与攀登企业沟通机制、与驻企人员联络机制、与县市区专班协调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动机制、与行业协会交流机制、专班内部激励考核机制等六项机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工作建议,共同研究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根据医药专班工作职责清单,建立工作职责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时限,快速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专班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打造高效执行力团队。
为准确把握全市医药产业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助企攀登工作,她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对13个县市区的126家重点服务企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累了一手资料,初步掌握了企业基本情况、主营业务、主导产品、上下游关联产品、核心技术、攀登计划、人才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前景、当前重点项目、企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等情况。通过建立重点服务企业问题诉求和重点项目档案,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积极参与到企业发展规划制定当中,帮其找准定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担当实干,当好企业“服务员”
张丽勇担当,善作为,践行“店小二”精神,俯下身子做好“服务员”。建立问题诉求台账,对攀登企业的417个问题逐个攻坚破解,所有事项均台账式记录、清单式销号,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助企攀登的温度、制造强市的力度。
2021年9月的一天,张丽的手机上收到企业负责人发来的求助,了解完情况后,她立即与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服务科进行了沟通,在多方努力协调下,仅用了5天就帮助企业激活条形码账号业务,解决了企业急于投产的燃眉之急,提升了企业下一步继续在我市加大投资、落地大项目的信心。她既当惠企政策的“宣传员”,又做纾困解难的“协调员”,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守正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为破解我市无医药产业政策支持的瓶颈制约,在政策制定上实现新突破,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效益”,张丽对照“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多次征求有关部门、有关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支持企业加大新药研发力度,鼓励提前布局“专利到期药”,重点支持国内“首仿药”,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及创新医疗器械等进行财政扶持。
张丽和医药专班同事一起同心协力、勇于担当、攻坚克难,2021年全市医药产业集群规模以上达到59家,比2020年增加6家,实现营业收入140.5亿元,同比增加8.8%,利润实现10.7亿元。绘制了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4条核心产业链图谱。在建项目61个,当年完成投资35.72亿元;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5%;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省级瞪羚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4家被列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