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崔海英)任城区是济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济宁都市区的核心区,辖2个镇、1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364个村(社区),477个集体经济组织。近年来,任城区十分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信用建设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智慧化、集约化、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
突出建章立制
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
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村集体“三资”监管流程和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任城区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济宁市任城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该制度共十章五十二条,从委托代理、“三资”管理、民主监督、合同管理、审计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明确相关职能职责,抓好落实并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到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健全、有章可循。依据“三资”管理制度,制订村级小微权力“三资”管理清单、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及操作规程,保障了村级权力的规范运行。二十里铺街道编写印制了《二十里铺街道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管理规范运行工作手册》《二十里铺街道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内容涵盖街道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十不准”、村级事务管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村级三资管理等内容,尤其是村级三资管理方面,详细规定了村级财务、收入审核、支出审核、集体资产、合同、印章管理办法,并列明了责任追究细则。按照制度,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严格监管,对各村签订的涉及收支的合同认真把关,核对各村合同是否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在各村上报收入、支出的过程中,认真检查核对每一笔账目,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针对村级资源,定期梳理利用情况,针对闲置的建议其发挥作用、针对不符市场情况的责令其改正或补救、针对经营较好的帮助其维护。街道出台的“村级工作月动态考核办法”,每月都将“三资”管理工作列入到考核内容中,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所占分值。考核内容包括凭据、签字的规范性,款项发放的及时性,财务公开、债权债务清理的落实情况等。凡不按要求落实的,按照“村级‘三资’管理及工作规范化评分办法”对应扣分,村级最终得分将影响村级排名和村干部收入。各镇街积极参照学习二十里铺街道做法,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突出信用管理
推进“三资”公开透明
任城区全面推进三资管理网络化平台建设,各镇街统一使用“阳光三资”系统记账并实现财务收支网络化公开,群众通过扫描公开榜中二维码,可以查询以往所有月份的财务公开数据。李营街道投资40多万元,建成“李营街道基层小微权力数字化监督平台”,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公开公示,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村民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搜索关注“规矩李营”小程序,便可对各村“三务”公开、“三资”公开、政策公开、权力清单等查询,足不出户便可查看各村所有财务收入、支出、固定资产存量金额,村居现金余额增减变化,资金花在哪里等等。利用数字化管理“三资”,不仅打造出任城“三资”管理新亮点,也使任城区“三资”管理工作迈上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的新台阶。
2021年,任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社会信用中心,全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志愿服务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和牵引主线。区级层面,不断增加守信激励产品,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余万元,对诚信等级高的村民,提供免费乘公交游景点、免费健康体检、补贴医疗保险等优惠政策,真正体现“诚信有礼、信用有价”。村级层面,制定出台《任城区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明确把志愿服务、义务出工、门前“五包”等列为村民信用监管重点事项,为全区18周岁以上村民全部建立了信用档案,并以家庭为单位制作信用二维码,实时公示每位村民的信用星级,切实强化群众的荣耻观念。村(社区)开展“信用+”活动,既能“开源”,又实现“节流”。
突出专项整治
推进“三资”管理规范化
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制定了《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专项整治工作时间配档表》、“三资”专项整治挂图作战表、治理工作台账,成立了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公示了监督电话。13个镇街按工作配档表要求全部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问题清查台账,制定镇街挂图作战表。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总,按时报送至市农业农村局、区纪委及派驻纪检组。组成督导巡查组,采取座谈、查看资料、去村看现场的方式,认真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整改检查,摸清“三资”专项整治工作真实情况。巡查完毕,组织各镇街积极开展“回头看”,按照要求逐条对照,进一步完善整改资料,提升整改工作水平。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有效维护了村集体合法权益。
下步,任城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以扎实推动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和不正之风,着力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为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