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迅员 汪淼 张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今年以来,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启动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创新实干中争先创优,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焦系统谋划
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动力源泉。
今年以来,聚焦基层党组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一年一主题,三年一周期,围绕“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目标,着力构建更加严密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加顺畅的工作运行体系、更加高效的引领服务体系、更加坚实的工作保障体系、更加严格的责任落实体系,实施好15项重点行动,全力构建“3515”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构建起新时代具有济宁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聚焦激发活力
不断提升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徽在担当有为中闪光。
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初心使命。发出“红色”动员令,组织2.8万余名市直、县直机关干部下沉村、社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建立临时党组织641个,下拨1000万元党费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全市23万多名党员干部筑牢坚实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着力做好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身份关、纪律关,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代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推荐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金乡县“码上监督”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系列活动。“七一”前后,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组织开展以讲好一堂精品党课、开展一次学习研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活动,大力营造浓厚氛围。济宁经开区开展“献礼七一、言表初心”对党说句心里话活动,抒发爱党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深入实施党支部创星提标行动。指导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设立党组织,把党支部建在项目建设一线,让党旗在干事创业一线高高飘扬。在全省带头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共评选2021年度五星级党支部5992个、占比30.7%。打造济宁党支部组织生活示范馆,开展高标准组织生活轮训,进一步提升组织生活质量。
扎实推进党员队伍淬火铸魂行动。坚持党员发展对象县乡联审、“七一”、烈士纪念日新发展党员集中入党宣誓等制度,实现村(社区)党员档案县级集中管理。建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村均入党积极分子常态化保持在5人以上、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超过从业人员的10%。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嘉祥县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被确定为省委组织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工作联系点。
提升党员教育工作实效。在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我市参与制作的《黄金交通线》荣获一等奖,《流动的红船》《“一米”守望》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获奖数量全省第3。创建13个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45个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基层党校。泗水县建立“1+8+3+N”工作体系扎实推进镇街党校建设,培训党员干部8000余人次。
聚焦强村富民
持续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乡村振兴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聚焦抓基层、强基础,着力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质效,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建强村党组织“领头雁”队伍。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优化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县级半年“考核大排名”,建立即时奖励制度,落实奖优罚劣导向。搭建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载体平台,举办“鸿雁论坛”,赛实绩、比担当。鱼台县开展“五抓六比、亮绩争锋”活动,营造村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事争一流浓厚氛围。
健全基层党组织重点整顿提升长效机制。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县级班子成员带队,逐村分析会诊,分类建立“强基”“创优”“示范”村党组织台账。扎实推进村改社区基层党建和治理难题集中攻坚试点工作,着力构建规范转型、运行的制度机制。探索推进全域党建联盟,开展“强村带弱村”党组织联建,实施城乡联建、村企共建,推动形成抱团发展、整体提升格局。微山县成立“三原色”区域党建联盟,推动力量聚合、发展联动、治理协同。梁山县扎实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社区党建工作,打破村庄界限,实现组织联建、服务联抓、治理联动。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深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等,拓宽增收路径。汶上县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供销社等主体合作,开展“订单式”土地托管服务,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目前,集体收入10万元、50万元以上村占比,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6.2和2.1个百分点。
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行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创设载体平台,提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解决村(社区)治理和服务难题的能力,提高党员群众的传统文化素养,厚植基层治理的文化底蕴。曲阜市结合承担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任务,着力打造“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党建引领治理”的“济宁样板”。
聚焦共建共享
全力塑造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新优势
城市在开放中发展,城市基层党建也必须在开放中加强。深化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建设,聚焦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不断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融入“万家灯火”。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选用管育,实行党组织书记岗位专职化管理,市级全员培训新一届社区党组织书记。建强社区治理骨干队伍,今年按照中央标准的80%配齐社区工作者,全面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依托任城区建设济宁市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涌现出社区好书记张宝芳等一批先进典型。
全面建设居民小区党支部。围绕把网织密、把格做实,全力推进市委书记承担的“深化网格化党建,做实居民小区党支部”突破项目,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中组部《党建研究》刊登我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典型经验。
擦亮“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品牌。抓好“四红项目”建设,推行“红心公益”“红色代办”等便民措施,建设小区“红帆驿站”1734个,推选楼栋长2万余名,动员参与楼栋治理、服务居民群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
聚焦有形有效
大力攻坚突破两新组织党建
两新组织面广量大、类型众多,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阵地。深化实施“红帆领航”行动,抓覆盖、建机制、强服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唱主角、展担当”。
强化园区党建工作。推动园区赋能增效,制定加强园区党建工作《意见》,14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部配齐党工委组织部部长、副部长,市里定期直接调度各省级以上园区党建工作进展。推进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区域性党组织全覆盖,建成68家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太白湖新区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聚焦党组织建立、企业扶持发展、党员员工增能和公益服务提供四个维度,助推新城发展B座成为新区首座税收亿元楼。
深化产业链党建工作。围绕“制造强市”目标,紧扣“231”产业集群培育,依托龙头企业,结合“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健全完善联盟运行机制,推动链上“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促、品牌共创”。目前,全市已成立28个产业链党建联盟,涵盖312家上下游企业。济宁高新区聚焦产业前沿技术,定期举办高新科技创新高端论坛、“红创高新”产业链沙龙等活动,推动联盟任务落实落地。
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对新业态群体关心关爱,成立全省第一家市级快递行业党委,县级层面全部成立快递行业党组织,推动快递小哥融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召开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会暨济宁市道路运输党委成立揭牌仪式,兖州区被确定为省委组织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系点,人民日报刊发我市建设“红帆驿站”服务新就业群体经验做法。
聚焦互融互促
统筹抓好其他领域党建工作
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压实主管单位党(工)委责任,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
在机关,不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印发《全市机关党的建设“三级四岗”责任清单(试行)》,推行机关基层党支部标准化“N个1”指标体系,大力实施党建领航、“领悟·体悟·践悟”、固本强基、品牌培优、督考赋能等十大行动,通过大练兵、大比武、大实践以行践学,不断激发机关党建工作活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质量。
在国企,坚持把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党建+”工作载体,推行“一线党建”工作法,推广“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建模式,引导党员“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打造“一线党建”“千尺井下党旗红”等党建品牌。济宁港航发展集团党委在一线项目成立攻坚党支部,累计开通内河航线64条,物流贸易网络覆盖全国12个省市区。
在学校、公立医院,实施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工程,累计评选3批300所市级中小学党建示范校,60个“一校一品”党建品牌。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总支部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大力开展“五爱教育”,推动铸魂育人走深走实。开展“健康济宁·杏林先锋”党建示范医院创建评选,推行党员医护人员佩戴党徽上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坚持“党建+医疗”为主线,在病房护士站设立“红帆驿站”,为服务活动提供场所保障。
聚焦为民服务
深入推进干部下派工作
创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创新“整乡覆盖、全域提升”模式,选取48个重点乡镇(街道)成立第一书记服务队,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通过持续选派2—3批,实现对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所有村全覆盖帮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第一书记半年工作考核暨“红旗服务队”评选工作,通报表扬第一书记“红旗服务队”,在下派领域形成誓争一流、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邹城市加强第一书记日常管理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
深化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选派2.89万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6112个“民情书记”服务队,全覆盖走访村(社区),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行动以来,累计走访群众239.09万户,接待群众269.58万人次,收集解决民意诉求60.01万条。疫情发生以来,将市直、县(市、区)直部门民情书记转化为“社区疫情防控干部”,深入小区,会同社区干部开展疫情防控“扫楼扫街”“敲门敲窗”行动,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