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圣境 (记者 董绍进 摄)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王艳茹)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定于6月26日至27日在济宁举办。我市以“举办一次会、带动一座城”为总体目标,通过举办本次大会,着力体现济宁文化特色,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体现运河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的厚重底蕴和独特魅力,必将为我市“十四五”期间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提供强大动力。
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润泽万家
我市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我市拥有“三孔”、大运河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曲阜、邹城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保单位41处、省保单位247处、不可移动文物6382处,1所省级非遗传承人培训高校、10所非遗传习基地、50余家非遗民俗博物馆、6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鲁国故城、南旺分水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我市是山东省唯一拥有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地市。
济宁汉碑藏量全国第一,尤以汉碑、汉画像石为最,汉画像石2000余石,内容包罗万象。尤其是武氏墓群石刻,包括四十四块汉画像石和一对石狮、一对石阙、两块汉碑,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代及其以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的状况,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文明史,是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在同一个家族墓地里,出土汉画像石数量之多、题材之广泛、思想之深邃、雕刻之精美,居全国之首。武氏祠内的许多画面如伏羲女娲、黄帝、大禹以及荆轲刺秦王等画像,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图案。
2014年,我省启动了尼山书院、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建设工程,同步启动了针对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工程——儒学讲堂,促进了儒家文化弘扬传承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一种文明传承的济宁模式。据统计,我市累计建设“尼山书院”13处、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处,利用镇、村儒学讲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4.9万场。“乡村儒学讲堂”经验得到中宣部肯定,“图书馆+书院”模式、“舞前一堂课”做法在全省推广,“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公共文化服务经验入选山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文化供给产品,投入建成全省一流的济宁市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杂技城和大剧院,提高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档次,提升了城市品位。
沉浸式体验 擦亮文化济宁品牌
此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我市精选了尼山圣境、孔府孔庙、孟府孟庙、鲁源小镇、孟苑、孔子博物馆等文旅项目作为此次大会观摩项目,对相关项目和景区从氛围环境和服务水平上进行了全方位打磨提升。策划了“游读济宁”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百人创作行动,设计孔孟之乡文化游和运河之都体验游双线路,精心策划升级旅游体验活动。到曲阜三孔明理启智,到尼山圣境打卡无人机表演,到“运河记忆”文化街区乘船夜游,到微山湖观鱼鹰表演、赏渔家婚俗,到孔子博物馆赏“箫韶雅乐”。一系列传统与现代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验活动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积极开展A级景区品质提升行动,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加快推进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南阳古镇、贾固堆农家寨成功创建4A级景区。整合全域优势文旅资源,把重点景区“连点成线”,打造了“四大主题线路”“六大体验活动”,开通了运河水上旅游线路,推动“三孔”景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是多年来持续打造的品牌,围绕省旅游发展大会,我市也策划了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相信借助旅发大会影响力以及“好客山东”品牌优势,“好客山东 文化济宁”品牌叠加效应将进一步凸显,济宁文化影响力、旅游品牌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