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记忆 (记者 王仰浩 摄)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王艳茹)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济宁文化名家、济宁文化英才、济宁文化之星等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系列培养工程,以文化赋能城市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济宁文化名家”领航行动志愿服务品牌,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文化名家领航 助力文化两创”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邀请了4位文化名家代表分享他们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助力文化“两创”的先进事迹和动人故事。
刘向红: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儒家精髓
齐鲁文化英才、现任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三级教授刘向红坚守教学第一线30年,践行孔子“学以致用、学以致道”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仁者爱人君子人格,文质彬彬儒雅气质,尽善尽美做事风格,士当弘毅做人品质。在校设立了“仁和敬信”文化育人平台、实施首善之师培育工程、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创新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修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成为一个健全人、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资源人。
谈及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初心,刘向红说:“我的初心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儒家精髓、坚定文化自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为的是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让师生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事。”
李家瑞:利用惠民演出 传播民族音乐
“中国的拉弦乐器自古以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只能弘扬传承,决不能断代失传。”第五批齐鲁文化之星李家瑞说。自2019年8月开始,他担任任城区观音阁街道义务文化宣传员、义务文化辅导员,多年来他义务举办二胡培训,进校园宣讲演奏辅导小学生,培训学员3000多人。李家瑞还自编自创了许多快板书,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理论宣讲、政策普及等内容与文化文艺演出相结合,让理论宣讲通过文艺演出更加贴近地气,走近广大群众,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动起来、乐起来。
李家瑞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让民族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民族拉弦乐器更贴近百姓,让中国的民族瑰宝世世代代发扬继承和发展。
马国栋:重视书法教育 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依托汉字,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是集中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作为一名书法家,首批济宁文化名家、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任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马国栋说:“教育是我的本职工作,书法篆刻只是我的爱好,我一直在工作之余进行书法篆刻创作。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这个身份,还是书协主席这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为青少年书法负责。”据马国栋介绍,书协的书法家们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书法普及与教育,耐心细致地辅导青少年书法爱好者。2017年7月中旬,“侨聚济宁·儒学寻根——国际友好城市夏令营”迎接了来自加拿大皮克林市的40多位海外青少年和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80多位师生,共同走进宣阜巷,以书法为纽带,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刘勇:打造文化阵地 重现曲乡艺海
济宁有“曲乡艺海”的美誉,曾几何时,济宁的小土山与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劝业场和济南的大观园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曲艺发祥地”。有一首老济宁家喻户晓的民谣:“济宁州、太白楼,小曲儿顺着运河流,船上唱的是上河调,小土山儿下黄鹤楼,一跤摔在溜平地,哎呦都是小放牛”。“小土山儿”使济宁“曲乡艺海”之名远播运河南北。后来,济宁传统曲艺和其他一些传统艺术形式一样,也面临着从业者青黄不接的窘状,济宁几乎所有的传统曲种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批济宁文化名家,现任省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刘勇,从十几岁开始接触曲艺,1990年开始担任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他表示,济宁要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运河之都”“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更应该恢复曾经辉煌一时的“曲乡艺海”发源地,运河文化和传统曲艺地标性场所——“小土山”文化阵地。“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每一位来过济宁的游客记忆里,除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精美绝伦的仿古建筑,还有那古运河畔高昂曲折、跌宕起伏的曲艺唱腔与低回清远、天地悠悠的胡琴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