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笔者走进泗水县唯一的全国文明村——星村镇姜家村,探寻姜家村励精图治以文化人、以家风促村风的文明创建之路。
在村口广场上,升起无人飞机,在村庄上空盘旋了几圈。回传的画面显示,四纵四横的棋盘街道,将村庄完美地分块。一个个农家小院,极其规则地镶嵌在村庄的“版图”上。村南的一个湖及环湖设施,格外耀眼。
穿行姜家村大街小巷,犹如人在画中走。红砖青瓦,绿树掩映。街道两旁,树高花低,红绿互照。两位老人相互搀扶,与我们像熟人一样亲切地打招呼,并礼让家中喝茶。院子里,绿树成荫,各色花卉盛开,整个院落里,干净整洁。沏茶聊天,像老友一样。这是一对夫妇,男的叫郑淑彬,女的叫吴玉兰,同岁,今年86岁。郑淑彬是一名退休教师,现为村里的议事会成员,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吴玉兰是村里上两届“好婆婆”。两位老人的3个子女均成家立业,偶然接二老到县城小住。郑淑彬说:“我生于此,长于此,我喜欢这个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
与二老握别后,转过一个弯,便到了一条主街。街头竖立一木制招牌:姜家村家风家训一条街。沿街循去,一块块精美的版面上,展示着姜氏、张氏、杜氏等10个姓氏的家风家训:守诚信,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今年41岁的村妇女主任张荣阁,秉承“孝敬父母、端正品德、和睦邻里、与人为善”的家风家训,立足本职,争做新时代的文明标兵。在外地的姜家村人也形象良好。今年45岁的姜恒仲,带领本村的亲朋好友组建了一支建筑脚手架施工队,承担起一名党员的责任,带领乡亲致富,人人彬彬有礼。自1979年高考恢复后,该村先后考出218个大学生,为国家输送兵源63人。
姜家村村史上,文明创建活动贯彻始终:1990年,创建县级文明村;2003年,创建市级文明村;2007年,创建省级文明村;2009年,创建全国文明村;2020年,复审全国文明村。“乡村治理关键在教育引导。”谈起“治村方略”,该村的老党支部书记姜恒志深有感触地说。
1998年春,姜家村在全县率先启动创建文明一条街,在村主街道两侧墙面上制作了真善美、向上向善的版面,引导村民开展文明活动。1999年,以争做“文明泗水人”为主题,广泛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孝父母、守纪法”的文明活动,营造了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孝敬父母、科技致富等十项内容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随后的数十年间,又先后开展“青年号”“民兵号”“巾帼号”“好媳妇、好婆婆”“清洁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目前,该村有“好媳妇”3人、“好婆婆”3人、县道德模范6人、市道德模范3人、山东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榜2人,有镇级美丽庭院27户、县级美丽庭院13户、市级美丽庭院7户。
好家风带出了好村风。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村里组织捐款,60%的村民参与捐款,达2万元。2012年春,村里筹建幼儿园时,70%以上的村民参与捐款,达5万元。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员参与科学防疫,部分经商户主动捐款抗疫。(通讯员 包庆淼 牟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