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图书种类多、阅读氛围浓,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会过来看书,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6月17日上午,正在市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市民周慧说。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助推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持续为市民的幸福生活加码。
自2020年12月起,任城区率先启动城市书房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标准化城市书房23处,年服务人次达60余万人次,引领城市阅读的新风尚。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级层面已建成全省一流的“四馆一城”——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杂技城,自运营以来,市文化中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600余场,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600余个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成为济宁文化惠民的新高地、城市地标的新形象。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2个。济宁大剧院、济宁杂技城蓼河大剧院、孟子大剧院、曾子剧院等4处专业剧场投入运营。声远舞台、市山东梆子剧院、济宁艺术剧院、运河音乐厅等设施设备得到逐步改善,全市能正常演出的国有专业剧场近10家。
近日,曲阜市小雪街道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送上了精彩纷呈的精神文化大餐。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文艺惠民到基层,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打造“尼山书院”13处、建设“儒学讲堂”3740处,达到“四个一”标准的3016处,创新开展了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青少年国学夏(冬)令营、“新六艺”体验小课堂等普及活动,已逐步建立起以受众面广、服务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广大群众提高文化素养、综合素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多场所和平台。
自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网络云平台运用,在济宁市民学习中心引入海量学习资源,包括16万集学术视频、100万册优质电子书、1000门慕课课程、400家报纸、6.4亿篇论文、400万篇文档资源、400万种电子书书目,群众轻轻一点即可“遨游学海”。济宁公共文化云平台整合公共文化场馆各类资源,开通文化慕课教学专栏,上传精品视频教学内容,开通重大文化活动直播端口,实现了活动报名、场馆预订、文化直播、非遗文化、云阅读、文化慕课等功能,拥有包括文学、美术、国学、音乐、非遗等400余门课程共计2万集视频。
(记者 苏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