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杨柳 通讯员 郭朝阳)记者昨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完善栽管用全链条荒山绿化机制,全力攻坚中央财政支持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尼山绿化项目”),并将尼山绿化项目纳入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全方位提升区域森林资源总量,改善生态质量,促进富民增收。
截至目前,尼山绿化项目完成造林41093.8亩,完成率93.3%(含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
完成森林抚育37383.5亩,完成率81.2%;
完成村庄绿化54个,完成率90%;
古树名木修复1315株,完成率85.4%,
主体工程已顺利进入收尾阶段。
林长网格化推进
依托林长制体系,我市将尼山绿化项目1443个造林小班全部明确包保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市县乡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济宁市林长制年度工作考核任务,实行“一山一策、一班一卡”,网格化强力推进。
把55个市直部门、驻济单位和国有企业划分荒山绿化帮扶区域,明确帮扶任务、完成时限等,协助推动荒山绿化工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搭建济宁市“云植树”平台,开展“万名干部绿化荒山”行动,10余家民营企业积极捐资100万元,参与尼山绿化项目义务植树活动,形成了党政带头、全民参与的尼山绿化项目推进机制。
设施设备同步配备
为提高栽植成活率,保障项目实施效果,我市将水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与造林绿化一体设计、统筹实施,保证未来3至5年及时浇水、成活。
截至目前,累计打设深水井55眼、建设蓄水池137个、铺设引水管网276.1公里,有效解决了荒山绿化浇水问题。
封育同步实施,已完成绿化任务山头加快封山育林进度,累计完成封育山头42个,建设护林房71个,建设硬质封山隔离墙96.9公里,安装责任公示牌119个、封山育林警示牌268个,有效解决多年人为破坏、牲畜毁林的问题。
创新群众增收模式
为助力乡村振兴,尼山绿化项目全面推行“工程造林+乡村绿化队+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组建村级绿化队每天4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劳动,每人每天增收80至120元,新设立农村护林公益岗位2171个,累计带动就业22万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近2400余万元。
在项目实施之初,我市坚持因山制宜、因村制宜,在适宜的地区设计群众喜欢种植的元宝枫、板栗、猪牙皂等特色经济林和木本粮油作物,目前项目区已累计栽植经济林4000亩以上,放大林业综合效益。
注册成立绿碳科技公司,市政府与中国林学会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将尼山绿化项目纳入碳汇造林项目开发,放大生态效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