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李胜男 通讯员 袁进)今年以来,任城区立足任城文化资源实际,着力传承、创新、融合,在践行“两创”方针、加快推进“两创”示范点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创新模式 营造“两创”浓厚氛围
今年3月上旬,任城区制订完善了《任城区2022年度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工作方案》,下发了《“两创”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任城区优秀传统文化进村入户方案》,与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迅速建立起全区文化“两创”工作机制。
该区立足全区方案整体设计,充分结合各地、各示范点实际,分类指导,制定完善了各示范点实施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示范点的“两创”创建主题。
依据任城历史文化资源实际,任城区提出并全力打造“运河之都 仁义任城”的城市文化品牌。全区25个示范点统一制作安装文化“两创”标识牌。围绕文化“两创”,组织各示范点进行“回溯历史 寻觅回忆”历史文化的征集,举办了“运河之都 仁义任城”摄影比赛,以全区25个“两创”示范点为拍摄对象,充分展现任城区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工作的亮点特色及推进情况,内容涵盖任城区历史文化溯源(含运河文化、儒家文化、太白文化等)、传统工艺、场景打造及公共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任城区指导各示范点在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度融入文化“两创”,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当中,深度宣传该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提高群众对文化“两创”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相关试点分别开展了广告牌、文化墙设计更新,环境卫生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提升,文化场所设计规划等工作。在传统文化普及方面,任城区先后开展了剪纸、陶艺、面工等传统手工艺体验,非遗项目授课普及、传统文化宣讲、书法展、读书交流会、二十四节气宣传推广等活动。其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了非遗上直播 打造新“网红”——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直播活动。借助新媒体,任城区非遗传承人、文化名人、艺术家陆续做客运河记忆直播间,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山东手造,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全区各示范点同步开展了一系列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老妈妈针线坊、大姐帮帮团、社区爱心驿站表彰大会等主题活动,让群众参与到文化“两创”之中,受到群众好评。在文明行为养成方面,相关试点分别开展了“美丽庭院”“信用+志愿”“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文明家庭、礼仪标兵、“好公婆好媳妇”评选表彰,义务植树等活动。在特色品牌打造方面,分别开展了讲师队伍审核评定,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思政课例研究,“古诗新唱”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等工作。
下一步,任城区将重点围绕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深入挖掘本地人文历史资源,按照各示范点建设主题和打造方向,突出点位特点,突出传统民俗,突出任城特色,真正推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