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谷常浩 通讯员 李勇)“这条巷子太黑了,晚上走在这里不仅不安全心里还很害怕!”居住在仙西小区16号楼的张女士说。由于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只能保留一个出入口,这条平时罕有人走的小巷成了16-20号楼居民的必经之路。这条小巷光线较差,道路狭窄,夜间出行易造成碰撞等安全事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了解到居民的困难之后,仙西小区网格员贾培及时上报给社区,秦庄社区立即着手及时安装好路灯,为居民解了忧烦。
任城区仙营街道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创新打造“全科网格员+全要素网格”即“双全网格”服务模式,构建“1+365”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形成了“党建引领 多网融合 网格赋能 全域治理”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一网兜起为民服务大小事”。
“我们将全街道5个社区划定为20个网格工作室,每个网格工作室下辖2-5个政法网格,在政法网格中设置214个‘微网格’,微网格长由楼栋长、楼小二或小巷管家担任,实现网格管理服务进一步延伸,更接地气。”仙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晴介绍,每个网格工作室设立1个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社区党委委员兼任,同时派驻街道科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微网格”成立党小组,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四级组织架构,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为有效解决基层面临的“权力有限”“看得见管不了”等治理难题,仙营街道将市区下沉干部、街道包保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三长”和网格志愿服务队等六支力量融入到网格,建立健全网格准入、巡查研判、分流交办、联动处置、督导落实五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积极对接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工作,采取派驻人员、听候呼叫等模式,由下沉执法人员组成联动执法队,在网格中开展联合执法,做到人员管理、指挥调度、执法行动的“三个统一”。
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仙营街道辖区群众的习惯,家里的急事难事,邻里的大事小事,一个电话,一声招呼,网格员们便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家门口。街道充分发挥微网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建立“网格连心服务队”,开展“全科网格大走访”,实行网格员入户走访 “六必访”、居民服务“六必到”,上门收集辖区困难户、困难儿童和独居、孤寡老人的“微心愿”,充分利用网格资源,结对帮助实现“微心愿”。定期召开“居民说事”“网格9号议事”等协商议事活动,协商小区物业服务问题,化解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深化街道“蒲公英志愿队”志愿服务品牌,创新推进“一格一品”建设。以“信用+”为抓手,广泛招募志愿者,按照网格服务事项和群众需求制定志愿者服务活动清单,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仅2022年就开展服务实践221场,“蒲公英志愿队”被居民群众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