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杨柳 通讯员 张艳 孔大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为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道德遵循,并由此探索出“相约黎明”“守护朝阳”等“一老一小”服务品牌;“仁者爱人”“讲信修睦”等儒家思想从课堂、学堂走入厂矿学校,在创新转化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后,潜移默化地渗透为居民的熟知和践行……近年来,曲阜市充分挖掘和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过程中,立根塑魂、正本清源,让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中。
日前,曲阜市尼山中学的乡村“复兴少年宫”里又迎来了每周一次的“非遗”课堂,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馆长李春汉化身志愿者,教学生们制作尼山砚。“尼山砚制作技艺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制作尼山砚不仅能磨练心性、培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李春汉看来,一堂非遗课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艺,更承载着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在文化“两创”的沃土里,曲阜一方面从深处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立德树人资源有效融入到教育教学、课程实施、日常生活等诸多教育资源中,另一方面从广处拓展和整合资源,从校园、社会、网络、家庭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生态圈”。在曲阜市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村“复兴少年宫”、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业余生活的“大本营”。每逢节假日,亲子读书会、“母子传承国学”“书香一缕传家风”等主题活动在这些场所轮番上演,家门口的小阵地,延伸了教育共促共融的“生态链”,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参与,立德树人的“融合圈”。
曲阜市以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抓手,将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多个维度,立体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环境”,浇灌“德育之花”。
近日,一阵清幽的中药香气从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弥散开来,伴着《四德歌》悠扬的歌声,在曲阜市文化“两创”示范点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10位“好媳妇”在完成最后一道“封口”工序后,共同手捧香囊送给坐在桌子对面的婆婆。一枚小小的香囊,装满了健康、长寿的美好期许,以浓浓的仪式感传递着孝敬、感恩之情。
充满文化味和“仪式感”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倡树着美德新风尚。为充分发挥文化“两创”在美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曲阜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当代价值,全员发动、全域参与,让文化基因植根人心、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今年以来,曲阜重点打造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推进“示范点+社工+群众”活动模式,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深化校地合作。在村居、社区,突出儒学润乡和文明涵育,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村居;在学校,突出全环境立德树人,实现“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在机关,突出德廉修身,干部带头读《论语》研国学,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成为辐射全国的干部教育平台;在企业,突出厚道儒商,推动儒家文化精髓融入企业文化。
目前,曲阜把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有机结合、立体推进,深挖儒家思想精髓,以文化支撑作为倡树美德新风的精神供给,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让美德之花在孔子故里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