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第一观察|“三夏”大忙时节 总书记这样强调粮食安全
2022-06-11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编辑:李玲

  • “芒种芒种,忙收忙种”。当前夏粮小麦收获已过七成,夏种夏管正在各地忙碌进行。“三夏”大忙时节,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平原考察粮食生产,强调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对于粮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他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农资涨价等因素叠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人们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深入永丰村,考察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等情况,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道路畅,水利设施比较完备,不再望天收,农机方便下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节本增效,有利于农民增收。到2022年我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实现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相对于近年来我国每年1.3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量,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这个决心一定要下,该拿的钱一定要拿!”

    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同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两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了解种业创新等情况。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走进试验田。总书记这样勉励科研人员:“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面向未来,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必须扎扎实实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让农业科技服务于广大农民,并通过农民的辛勤劳作最终转化为绿色、优质、高效的粮食产品。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主笔:于文静

    统筹:张晓松、韩洁、王绚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相关新闻
    习主席给我们回过信丨“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总书记汇报,山东这里有了新变化!
    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 | “我们将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