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济宁城事 >
杨震“暮夜却金”之地今昔何属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2022-06-11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李玲
  • 东汉名臣杨震的故事,千年来一直流传于华夏大地,成为一代代官员廉洁、慎独、自省的样本。这就是出自《后汉书》的杨震暮夜却金。

    说的是杨震四次升迁,先后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时,曾被他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昌邑县令任上。王密怀揣十斤金子,夜晚拜访恩师。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听后,羞愧地离开了。

    故事的发生地——汉代的昌邑,在今天的哪里呢。

    据记载,昌邑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代“楚汉之战”、汉代“七国之乱”都曾发生在这里。战国至魏晋时期,昌邑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冶铁贸易中心。西汉时期,昌邑是全国49处从事铁器生产的官办工业中心之一,达到发展顶峰。

    《汉书》记载,昌邑从事冶铁生产的工役就有280多人,东汉后开始走向衰落。隋唐时期,昌邑为县,宋代降为镇。元末明初,黄河几次决口,这座西汉古城被掩埋在厚厚的黄土之下,仅留下城廓残垣隐约可见。

    据记载,明清时期,每当阴雨天,人们仍然隐隐约约看到城阙形:城门、城垛、垣墙、宫殿、亭台、楼阁,甚至街上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被当地村民称作“潮城”,也就是著名的“昌邑烟雨”。

    《忆秦娥·昌邑怀古》中写:“烟雨歇,漠漠故城雄关堞。雄关堞,残阳晚照,汉家陵阙。楚汉交兵流碧血,郦商冲锋泣壮烈。泣壮烈,彭王略地,千古英杰”。

    据史料记载,昌邑,春秋战国为邑,秦为县,西汉为郡治,东汉兼属兖州刺史部。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始设兖州刺史部,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郡、东郡、陈留郡、济阳郡、泰山郡、东平郡六郡国。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下辖陈留、东郡、任城郡、泰山、济北郡、山阳、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可以看出,汉代昌邑是兖州刺史部管辖范围。随着朝代变更,区域划分发生了巨大变化。古兖州和今济宁市兖州区,古昌邑和今菏泽市巨野县昌邑镇,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按现今的地理位置划分,被挖掘出的“昌邑故城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大谢集镇。打开手机地图,搜索昌邑故城址,可以清晰地看到,此地距离巨野县38公里,距离济宁市金乡县张阁村等村落,仅有7公里左右。在遗存下来的汉代等朝代的地图中,不难发现,古昌邑大致应在今天的济宁市金乡县、嘉祥县部分地区,与菏泽市巨野县的部分地区共同组成。

    理清古昌邑范围之谜,必须要提到西汉昌邑国。

    昌邑国,西汉封国,国都昌邑。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始置,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国除,更名山阳郡,共存二十四年。而济宁市金乡县的县名,有一说便是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

    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

    为昌邑王凿墓,意外凿得黄金,所以才叫金乡。一国之王,会把自己的墓放在别的国家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也印证了古昌邑与今天济宁市金乡县的关系。

    说暮夜却金的故事发生在济宁市金乡县,还有一个佐证。《后汉书》写“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黄金十斤换算到现在是多少钱?有人计算过,大概是人民币上百万。一个清官县令,怎么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出如此巨额财产送人?这同样是个千古谜团。或许,对此的解读可以和昌邑王凿墓出金联系起来。正是由于古昌邑地处如今的金乡地区,盛产黄金,才让王密有了足够多的黄金送给杨震。

    杨震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情操,让一代代人为之折服。那么,这个发生在夜间的故事,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 王密会和别人说他向恩师送礼的事情吗?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杨震是高风亮节的名臣,更没必要为了扬名主动传播此事。

    明代莱州知府胡仲谋编纂的《邑志佚文》,有对此的解释。据说,胡仲谋是在读杨震四十六代孙、元朝至顺年间定海侯、莱州人杨春的《札记》时,知晓了其中端倪。

    《札记》中记载,杨震暮夜却金时,恰巧仆人魏南羊在隔壁听到了这件事。胡仲谋由此认为,杨震暮夜却金故事的传出,与王密、杨震没有关系,而是魏南羊所为。这正应了那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当然,许多历史故事有没有发生过,到底发生在哪里,如今都变得难以捉摸了。而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通过暮夜却金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恪守内心,这才是历史故事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