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走在前、开新局’的大视野、大境界、大思路,描绘出山东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大战略、大举措,牵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点到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穴位’,为我们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战略指引。”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主任孟凡璋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勇扛重担、砥砺奋进,奋力攻坚、谋开新局,全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全面打开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一是深刻认识和把握走在前的新要求,高点定位经济发展目标。按照“走在前、开新局”定位要求,进一步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建立“走在前、开新局”目标责任体系,逐一量化到年度、季度、月度,具体到县区、行业、项目,抓实经济运行,深挖增长潜力,确保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好于周边,力争5年内经济总量突破8000亿大关、财政收入向700亿迈进,全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严格落实国家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出台我市8个方面43条“硬核”措施,坚决稳住经济大盘,确保上半年实现“双超半”,完成“保五争三奔第一”目标。
二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旧动能转换新举措,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聚焦“十强”产业、“四新”经济,实施六大强企群体倍增计划,力争制造业占比突破30%、“四新”占比达到35%。推动863家制造业企业攀登进阶,稳固工业增长盘;抓好80家服务业、96家外贸、120家农业、52家建筑业龙头企业,稳定产业基本盘;在去年新增2135家“四上”企业基础上,今年再培育2000家,2026年突破1.5万家,做大做实家底;“大水大肥”浇灌,再新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600家;培育后备企业150家,实现上市突破30家、县市区全覆盖;争取高企数量翻番、达到2500家,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高成长性企业“遍地开花”的良好产业生态。
三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扩大内需新部署,发挥重大项目牵动性作用。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盯紧129个省级重大项目、24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推动宁德时代、济宁至曲阜快速路、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增补列入省盘子,逐月现场核查实物工作量,“一项目一策”破解要素制约,确保上半年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98%、投资完成率60%以上。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围绕内河航运、交通一体化等10个重点领域,策划一批重点项目,力争纳入国家政策支持。
四是深刻认识和把握绿色转型新形势,强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黄河流域、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为引领,推进实施26个省级、69个市级涉黄河重点项目,确保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依托京杭运河、京雄商高铁、鲁南高铁、济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以梁山港为龙头和兖州空港陆港为带动,加速打响港航物流品牌,强势突破港航物流产业,打造成为黄河流域双向开放的战略通道;创新建设双碳统一指挥平台,实施88个省“碳金融”项目,开展绿色发展综合评价,筑牢美丽济宁生态基底。
五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牵头作用,出台五年行动方案,建立“5+1”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强企“三百”工程,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支持县域争先进位,加速突破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前移位次排名,推动在全省进位次、争奖项。(记者 孙逊 通讯员 张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