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束镇孔家庄村,一提起他的名字,老百姓人人竖起大拇指,露出满意的笑容,嘴里直夸:“我们村有个‘好兵书记’”!他就是大束镇孔家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孔祥超。
孔祥超,男,1987年6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2006年12月退伍,2016年4月任职大束镇孔家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至今。
军旅生活磨炼了他,同样也造就了他。虽然仅有短短两年时间,但雷厉风行、正气十足、步履矫健的一致好评,是群众对他“军人本色”的最大认可。
他说:“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当书记就是要在一个好兵的基础上,当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兵书记!”
当防疫前线“排头兵”,构筑起疫情防控坚实屏障
然而,“好兵书记”并不好当。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面对疫情造成的诸多影响,孔家庄村的老百姓心里直“打鼓”。
孔祥超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消除老百姓的恐惧心理,他自大年廿九就坚守一线,亲自带队巡逻,一边排查外来人员,一边宣传防疫知识,一边劝散聚堆人群,看到有个如此负责的支部书记,老百姓稍稍安了心。两年来,疫情反反复复,防控形势愈加严峻,在此期间,孔祥超的字典里没有叹息和抱怨,他始终以一名好兵的标准要求自己,渐渐养成了“007”(0点至0点工作时间,一周7天工作日)的工作习惯,在错综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前,严格的卡点值班值守制度、全覆盖张贴使用的场所码、返乡人员提前报备的关卡把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构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彻底消除了老百姓的恐惧心理。
当增收致富“侦察兵”,种下金银花遍地摘“金银”
孔家庄村位于大束镇东北方向10公里处,周围群山环抱,交通条件较差,村民仅靠种植粮食及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而山岭薄地占据村庄大部分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加之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严之又严,老百姓无法外出打工,只能眼睁睁看着“钱袋子越来越瘪”,心里有苦说不出。
这让“好兵书记”孔祥超犯了难,以前地薄可以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虽然村里常住人口少点,但幸福指数很高。现在好了,大家都在家里“窝”着,没有收入来源,种粮食收成又不好,这可怎么办?头脑活络的他四处打听,试图改变现状,提高老百姓收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孔祥超打听到金银花是山东道地药材,药食同源,市场需求量大,而山岭薄地正适合种植金银花,同时,他又寻到一位专业种植金银花的承包商,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由村里成立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150余亩种植金银花,老百姓通过合作社去采摘,只管摘,不愁销,由承包商负责销售,这样算下来,每摘一斤金银花就能赚5元,每人每天可摘6至8斤,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每天可收入30至40元,一个月很轻松地收入一千余元,老百姓的“钱袋子”渐渐又鼓了起来。
如今的孔家庄村,已有40多户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他们认为,金银花采摘种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田里的一垄垄金银花枝蔓愈加鲜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愈加红火。
当服务群众“勤务兵”,让惠民利民好政策真正落地开花
在农村,新农合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孔家庄村也不例外。近年来,为了给农民们更好的福利,新农合补助内容在不断更新,疾病报销比例和种类也是在逐年调整,这样的情况下,保费上涨也是在所难免,缴费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一定的压力。
这个时候,孔祥超结合当前村情,与村委会其他成员一同商议,想通过垫付资金缓解老百姓的压力,但个别村干部极力反对,认为村集体收入微薄,如果增加发展集体经济之外的资金投入,势必会增加集体负担,导致运转经费减少,资金周转困难,影响工作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孔祥超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惠及民生的事情一定要早做,村集体增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老百姓,减少村支部运转经费仅仅是自己人过上了苦日子,苦日子在部队里早就过惯了。持着这一看法,他找到个别村干部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将其说服,实现了为村民垫付新农合资金的想法。
在孔家庄村两委成员商议之下,决定在每一位老百姓办理新农合时垫付100元资金。措施一出,反响明显,老百姓缴费积极性高了,热情足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纷纷对村干部竖起大拇指。
今年是孔家庄村为老百姓垫付新农合资金的第三个年头,光今年一年已为老百姓垫付近7万元,这个数目对于孔家庄村可以说是“压力山大”,但两委成员一致认为,这件事,做对了!
正是有了这份军人本色,有了这份好兵基础,才有了这位“好兵书记”,才有了如今的孔家庄村。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孔祥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和担当,老百姓也因村里有个“好兵书记”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好兵书记”的故事还在延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孔祥超的带领下,孔家庄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通讯员 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