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时政要闻 >
聚焦疫情防控丨高校学生暑期返乡不得“层层加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热点问题
2022-06-06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暑期临近,高校学生返乡有什么防疫新规定?疫情防控如何更加科学精准,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九不准”防止抗疫“一刀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全国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保持在100例以下,但近一周有16个省份报告了本土疫情,要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要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

    雷正龙表示,要坚决做到“九不准”: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不准随意延长中、高风险地区及封控区、管控区的管控时间;不准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不准随意延长风险人员的隔离和健康监测时间;不准随意以疫情防控为由拒绝为急危重症和需要规律性诊疗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准对符合条件离校返乡的高校学生采取隔离等措施;不准随意设置防疫检查点,限制符合条件的客、货车司乘人员通行;不准随意关闭低风险地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场所。

    高校学生返乡不得“层层加码”

    暑假临近,大学生返乡将迎来高峰。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表示,满足条件的高校学生不再集中隔离。

    刘培俊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通知,明确有疫情的地区,高校内如果没有疫情,实施7天以上封闭管理结束后,学生可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高校开具的相关证明离校返乡,实施“点对点”闭环返乡。满足以上条件的高校学生,不再集中隔离,到家后实施7天健康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当地社区和疫情防控部门。

    “各地要逐级传达、逐级落实学生离校返乡政策,不得‘层层加码’。”刘培俊说。

    返乡学生如确需集中隔离,如何减轻学生的费用负担?刘培俊介绍,通知明确,返乡学生确需隔离的,各地免除集中隔离费用。

    “通知要求,各地要关心关爱集中隔离期间的返乡学生,保证食宿条件,满足学生生活、就医等必要需求。”刘培俊说。

    做好留校学生服务保障

    部分高校学生因就业、学业等原因,暑期选择留在校园。上述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对选择留校的学生做好生活服务保障。

    刘培俊介绍,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高校做实做细相关工作,满足学生留校参加实习、进行实验研究、准备论文以及考试等各项合理需求,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健康监测,持续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动态掌握留校学生健康、学习、生活状况与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特别是按需求开放校内的学习、锻炼、科研等重点场所,满足学生就诊就医等特殊需求,让留校学生感受“在校如在家”的温暖。

    同时,守好学校“校门关”,特别是做好重点人员核酸检测、重点场所的环境消杀,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根据当地疫情的形势,动态调整和优化校园的疫情防控措施,以人性化、弹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精准有效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 董瑞丰 徐鹏航)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