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通过云发布形式正式揭晓。经过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来自我市的马爱珍名列其中,并当选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万德龙)马爱真,女,1976年1月出生,汶上县康驿镇水店村村民。她是好女儿、好姐姐,父母、弟弟患有疾病,她自懂事起便照料一家人的衣食起居;她是好儿媳,16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婆婆;她是好妈妈、好姑姑,精心照料5个孩子,将他们抚养成人。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马爱真用柔弱的双肩和坚韧的毅力挑起起两个家庭的重担,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她是两个家的顶梁柱 婆家、娘家两边跑
马爱真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患有眼疾,母亲双眼失明且患有精神疾病,弟弟自小也患有精神疾病。特殊的家庭环境培养了马爱真坚强乐观、勤劳勇敢的性格。从小她就学着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家人。要强的她不仅扛起了所有的家务和地里的农活,还将父母和弟弟照顾得周到妥帖。
1997年春天,婚后的马爱真便婆家、娘家两边跑。彼时,马爱真的丈夫务工赚钱,婆婆帮着操持家务。在照顾娘家之余,她又种了一些地用来补贴家用,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2005年秋天,一向身体健康的婆婆突然开始健忘,偶尔大小便失禁,她带着婆婆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婆婆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婆婆生病后,马爱真悉心照顾,不厌其烦地帮婆婆擦身子、洗脸、洗脚。婆婆大小便失禁,经常会弄到被褥、衣服上,她从不抱怨。她每天依着老人的口味,变着花样做容易消化和有营养的食物。婆婆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像孩子一样发脾气,马爱真总是耐心安抚。马爱真的嫂子看到她照顾一大家人太累,多次提出要把婆婆接到自己家,但是常年跟着马爱真生活的婆婆一听说要接她走,拉着马爱真的胳膊急得要哭。马爱真看到婆婆的样子,拒绝了嫂子的好意,她说:“老人跟着我习惯了,只要老人高兴,谁照顾都一样。”
她是五个孩子的妈 忙得脚不着地
2000年,弟弟结婚并很快有了一个儿子,由于弟媳患有哑疾,马爱真担心刚出生的侄儿得不到好的照顾,刚怀孕不久的她便同丈夫商量将侄儿带在身边抚养。心地善良的丈夫不想让妻子为难,“你想怎样我都无条件支持你。”就这样,侄儿出生后便由马爱真抚养,成为她家的第一个孩子。
7个月后,马爱真的大女儿也出生了,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顿时紧张起来,喂奶、冲奶粉、换洗尿布、哄睡……还要兼顾娘家的大小事。但在马爱真看来,丈夫体贴善良,孩子们健康可爱,她感到很幸福。
2007年,马爱真有了二儿子,2012年,她的小侄女出生了,2013年,她又迎来了自己的小儿子。从此,马爱真成了5个孩子的妈,加上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她忙得脚不着地。早上起来,她就照顾小孩子穿衣吃饭,给婆婆穿衣、梳头洗脸,还要给上学的孩子们准备早餐。丈夫要打工赚钱养活一家人,难以抽出时间。马爱真硬是凭着一股不认输的劲头,撑过了最难熬的那几年。
好家风代代相传 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
马爱真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已经工作了的大侄子和大女儿回家休息时,便会帮助照顾两位老人的衣食起居,给弟弟妹妹做饭。两个小儿子和小侄女也懂得马爱真的不容易,他们在学习之余,就会帮忙打扫卫生,减轻她的负担。
在外人看来,马爱真活得很累。但她却很知足,她说:“孩子们懂事,老人病情稳定,日子越过越好,自己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一家人在一起,日子就有希望。”马爱真孝老爱亲的事迹感染着身边的人。
新闻1+1
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5月30日,中央文明办以“云”发布方式,在北京市密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经过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中央文明办连续14年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生动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共有16077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