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静涵)5月3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宁市“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品牌推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泗水专场,介绍泗水县基层宣讲品牌“泉乡心声”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泗水县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深入开展“习语润儒乡·泉乡心声”“五讲六进·百姓宣讲” 系列宣讲活动,着力打造特色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政治站位,压实责任担当
印发《关于进一步组织开展好2022年“习语润儒乡·泉乡心声”系列宣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镇(街道)、县直各部门单位分别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同时,将“习语润儒乡·泉乡心声”“五讲六进·百姓宣讲”系列宣讲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终综合考核指标“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各部门单位开展宣讲活动主动性。
构建多层次宣讲队伍,扩大宣讲覆盖面
在党校教师、机关干部、文艺工作者、居民群众等优秀群体中,选拔了142名政治素质好、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宣讲经验的骨干,组建了13支“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宣讲队伍。同时,根据《泗水县“习语润儒乡·泉乡心声”系列宣讲活动实施方案》,分别组建泗水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青年、先进模范、党史学习教育、美德健康生活、志愿服务等8支宣讲团,宣讲团成员800余人。各类宣讲团上下联动,同步推进,构建起了“县—镇—村”三级宣讲体系,确保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403个村(居)、社区每月至少开展1次宣讲活动,实现宣讲全覆盖。
突出不同对象,分类开展宣讲
开辟“讲堂+宣讲”新阵地。为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泗水县创新开办“干部夜校”,开展“点单式”培训,重点围绕“组织人事工作、自然资源规划、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14个重点行业和领域,聚焦解决干部能力短板和弱项,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办“干部夜校”7期,大讲堂4期,培训干部1.6万余人次。
创新“十分钟微宣讲”新模式。为推动基层宣讲工作提质增效,泗水县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习语润儒乡·泉乡心声”系列宣讲、“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等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广场舞比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在活动开展前十分钟,开展“十分钟微宣讲”活动,打造特色宣讲品牌。通过理论阐述、政策解读、故事讲述等内容的宣讲,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声音和最新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该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开展“街头课堂”宣讲。为全面提升广大群众健康保健意识,泗水县卫健局组织各镇街卫生院、县直各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442名医务人员,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街头课堂”六进活动,向群众进行卫生健康惠民政策、健康教育宣讲。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开展各具特色的“街头课堂”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街头课堂”200余场,惠及群众2万余人。
发挥乡村儒学讲堂新作用。泗水县共打造302个标准化乡村儒学讲堂,招募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讲师150余名,志愿者讲师用群众听得懂的朴实语言讲文化、讲理论,取得良好效果。与此同时,选取群众基础较好的儒学讲堂作为试点,利用业余时间针对青少年开设国学课程,将经典诵读、剪纸、绘画、书法、音乐等国学技艺,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带进试点课堂,让传统文化教育不再局限于道德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青少年心田。
开展评选表彰,带动宣讲志愿者积极性
泗水县4名宣讲志愿者被评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4个单位被评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单位”。同时为上级推荐10名“基层优秀宣讲员”,参加全市“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暨“习语润儒乡”百姓名嘴宣讲大赛,联合济宁广播电视台为这些“基层优秀宣讲员”录制宣讲视频在《儒乡开讲》栏目播出,有效激发宣讲志愿者宣讲积极性。3月3日,下发《关于举办泗水县“泉乡心声”宣讲大赛的通知》,发动各镇(街道)党(工)委、县直各党(工)委开展宣讲比赛,深入挖掘泗水县宣讲人才和优秀宣讲选题。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600余场,受众10万余人,各宣讲队伍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场有趣的互动、灵活生动的故事阐述,让村民坐得住、愿意听、记得住,让党史理论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推动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一步,泗水县将按照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宣讲工作,开拓创新自主基层宣讲品牌,让创新理论政策扎根基层,浸润人心,为全市、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宣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