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校园,木香花开,芳香四溢,同学们在快乐的读书、唱歌、打球,跑步……展现着教育应有的美丽。近来年,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的管理理念、以“自力”“质朴”为核心的学校价值观,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以美育为统领,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军事化管理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护航的特色学生管理新模式。以美育人、向美而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品质不断提升,形成了面向未来、以生为本的育人新格局。
“百团大战”培养“个性之美”
2021年秋,武文旭同学个人演唱会,在学校成功举办;2022年春,绘画社的高洪哲个人画展,正在积极筹办中……高职校的社团活动,成就一个又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呈现出“个性之美。” 每周二下午,翰墨乐舞、悦读经典等已经成为学校美育核心素养教育的特色项目。
百个社团发展学生。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设立“学生发展中心”,门类众多,目前品牌社团已达至51个。学生自主选择,人人有社团、周周有活动。校长刘运太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百个社团”,形成“百团大战”的景观,在实践中学习技能、涵养品德、强身健体、塑造心灵。
红色教育引领学生。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社团课程,把红色教育与校史校情教育融入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活动中浸润心灵,汲取百年党史的磅礴思想伟力和艺术活力。
美育课程浸润学生。以美育为统领,整合传统文化、艺术修养等课程,构建起一体化实施的综合素质提升课程。开发“人文素养、体育健康、艺术审美”三大领域20余门社团特色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品牌活动成就学生。2020年学校成立全市第一个中职学生合唱团——木香花开合唱团,现有1个校团和5个分团,聘请专业教师训练,连续两年获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2021年山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三等奖是济宁市唯一中职校获奖单位。“倔强音乐社”社团常年在校园搭台演唱。泥塑、舞蹈、古琴、书法等品牌社团活动和专场音乐会、社团嘉年华、文化艺术节等社团活动,发挥美育浸润作用,拓宽美育实践平台。
“校园军营”锻造“刚性之美”
每天下午,同学们都会看到,学生三人一列,一人领队,身着“军装”,佩戴肩章,携执法记录仪,迈着方步,行进在校园,这是学生文明纠察队在巡逻。他们将对随手扔垃圾,男女生过分亲昵,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更正,并形成纪录……学校“校园军营”的创建,不断锻造着学生的“刚性之美”。
在济宁军分区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全省率先、全市唯一一家中职学校武装部,武装部下设军事化管理办公室,各学院设军事训练委员会,班级设军事训练委员,形成了三级管理体系,由专职干部强力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各项措施,探索办成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大军营。
“红线底线”教育,养刚性约束之美。把学习生活中的“红线”“底线”具体化、常规化,通过军事学习强化,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紧条条”“硬框框”,提升学生守纪意识和“铁的纪律”。
“习惯养成”教育,养刚性秩序之美。开展早操、就寝、宿舍内务军事化检查评比,食堂就餐、大型活动评选文明班级……全程渗透,全面要求,把学校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校风貌,团队意识和集体凝聚力显著增强。
军事训练学习,养刚性体魄之美。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不过硬的现状,组织开展常态化准军事训练、比武、野营拉练等活动。农学院军体拳方队、财经学院形体操方队、信息学院和建筑学院擒敌拳方队,每队60人,经常组织训练和汇演,学生身体素质得到锻炼,锻造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作风,磨练意志和耐力。
国防安全教育,养刚性奉献之美。学生国旗护卫队军姿严整,每周一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活动;举办国防安全讲座,邀请济宁军分区原司令员、军分区动员处干部和现役军人来校讲课;到军营实地参观;组织红歌比赛,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参军卫国,成为军队技术人才储备基地。
“心理健康”雕塑“人格之美”
人唯其认识自己,才能了解自己、发展与成长自己。济宁高职校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心理研究所,通过学校统筹、分级管理、专业引领、制度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整合心理教师、班主任和教师团队等力量,用耐心和大爱,全方位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开好心理健康课程,塑造乐观向上之美。全校普遍开设心理健康课,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为重点,全过程塑造积极阳光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形成全员心育合力,打造心理安全屏障。利用每周例会、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会议、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等,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心理教育。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利用 “5.25”“12.5”主题宣传月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营造安全成长环境。
应急预防专业援助,完善心理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实施“六个一”工程,全面落实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全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定《疫情期间学生心理辅导方案》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自助终端、心理信箱、心理热线,联合市心理卫生协会、市精神卫生中心及其他机构,健全预警和援助机制,使学生遇到精神危机时能够得到及时关爱和有效帮助。
“美育平台”创树“美育品牌”
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的“三位一体”机制,交织融合成高职校多元化美育资源,为学生成长搭建最合适的平台。
环境育美。持续美化亮化绿化,三百亩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处处皆景观,四季绽魅力。教学实训楼整洁有序,学生公寓舒适温馨,食堂餐厅“家的味道”,构筑起良好美育环境。美育场馆设施齐全,礼堂、舞蹈教室、琴房、美术教室等艺术活动场所以及体育馆、风雨操场等体育活动场地齐全,乐器和美术、舞蹈等活动器材完备;建设校内广播、室外LED屏,制作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微视频、宣传语等,同学们享受着美的视听,感受着美的熏陶,提升着审美能力。
课程育美。创建“1+N”美育课程体系,即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以及各种社团课及各专业的美育课程。书法、剪纸、陶艺、茶艺、吉他、舞蹈等一批有特色的美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形成以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内容丰富的美育课程体系。
师资育美。大力引进、培养、配强专职美育教师。在全校发掘有一定特长、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与活动指导的跨学科兼职教师。聘请校外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来校执教,建立外聘美育师资库。同时,与新疆英吉沙县职业高中建立美育互通机制,统筹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建美育体系。
美育为统领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树了“美育学校”品牌。国旗护卫队等视频被“学习强国”收选;“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系列活动被主流媒体报道;济宁市教育工委党校落户这里。4月29日学校被省教育厅遴选推荐“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省4家中职,济宁唯一一家)。除此之外,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建设学校、全省法制示范校、省级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等称号。(记者 刘利民 通讯员 罗玲 刘召乾 周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