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新村党委书记王法义,作为生长、学习在济宁的本地人,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返回家乡创业。个人创业的成功,让我萌生了带领村民致富、改变家乡面貌、让家乡变个样的强烈愿望。在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支持下,我在2014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我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要争做“行动者”、不做“清谈客”,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掷地有声的话语,闪耀着王法义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青春作为的蓬勃激情。
铸牢理想信念,做忠诚为民的青年。王法义认为,作为青年党员,应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为民情怀,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放飞青春梦想。为此,在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这几年,王法义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上任之初,管口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老旧,排水管道年久失修,堵塞严重,村集体没有收入,无力进行维修。一场大雨过后,多数村民家中被雨水倒灌。王法义带领村“两委”同志和青年志愿者不等不靠,自己动手清理维修下水道,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清理维修下水道1万多米,解决了全村的排水问题。之后,他们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从村民急难愁盼的多个方面进行村庄治理,整修下水道、清理垃圾、修建健身广场、种植绿化带、安装路灯,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为管口村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勤学苦练,做本领过硬的青年。青年如果只有理想,但能力跟不上,仍然不能有太大的发展。作为一名从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对村庄治理没有经验,面对着繁杂的工作空有理想不知如何下手。为此,王法义积极进行走访调研,拜村民为师,挨家挨户走访,摸清社情民意;拜村里老党员为师,学习村级治理经验;拜种植大户、农业专家为师,学习农业知识。同时,在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带领村“两委”和青年党员、团员、群众共同学习,让学习之风成为管口年轻人的时尚,为管口村的发展积累了动力。
秉持奋斗之心,做担当有为的青年。管口村既无资源禀赋优势也无地域优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农业村落。常年以来村里没有收入,负债200余万元。如何实现“村强民富”的梦想,如何给管口村党员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是摆在王法义面前最大的问题。为改变现状,王法义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推进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源,坚持党支部领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管口村2017年首次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零的突破,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万元,四年时间增加了8000万元可经营性集体资产。村里有了企业,就业岗位的增加,也吸引了在外务工的青年返乡就业,目前,全村70%以上的青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青年的回归,给管口村带来了生机,他们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与村庄治理,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活跃着青年的身影。
王法义出色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他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济宁五四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所在管口新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项目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记者 王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