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紧紧围绕县委“1234+3”工作体系,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起步就冲刺,开局就决战的姿态,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一体推进“三不”机制,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获得感。
服务不断线。一是项目进场登记,代理机构和招标人无需到达现场,在电子交易系统上传电子版前期材料,监管部门在线通过后即可完成。二是通过电子交易平台推行交易文件标准化模板,提高文件编制质量和效率。三是取消行政监管部门、交易中心对招标信息发布审核和查验环节,推行招标信息发布承诺制,由招标人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直接发布。四是打造全方位多维的数字见证服务体系,建立数字见证室,对招投标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透明的见证;全面打通开评标、部门监管、询标、答疑等软硬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人证合一见证,一机联通内外,全程监管零距离。
交易不见面。一是建成了高标准远程异地评标室,实现了远程异地可视对讲、联同评审。用“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腿”,最大限度减少了外部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避免了评审专家异地奔波,实现了地域隔离,提高了评审效率、降低了投标成本。二是率先在全市启用投标保证金自动退付系统,在评标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系统自动带息退付非中标候选人的保证金;公示期满后,带息退付第二、三名的保证金;合同签订后,带息退付中标人的保证金。最大限度减少投标企业的投标成本、资金压力。三是畅通“CA”系统、中心网站、微信O2O平台、公开电话等质疑、投诉渠道,中心人员第一时间收知,第一时间与招标人、代理机构沟通、反馈,第一时间积极配合招标人、监督部门迅速依法依规答复处置。无须到达现场或提供纸字版,提高了社会关注度,知效率,保障项目快速推进,做到异议投诉处置“零”耽搁。
标准不掉链。一是研究制定加强和规范招标投标工作、优化提升招投标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文件制度。积极组织中心人员走出去,向先进县市区学习,对照指标要求逐项优化各项交易流程。梳理《业务工作规程》,使之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编制《招投标一点通》,多渠道宣传、发布,提高公众知晓率和熟悉度,强化社会监督。二是强化完善科室职责,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提升服务质效。三是精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工作时间,限时办结;规范服务语言、仪表,提升交易各方主体工作满意度。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汶上分中心 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