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时政要闻 >
【外地人看济宁】羊城花海忆济宁
2022-05-25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孔瑞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年来,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美誉的济宁市,正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五湖四海和四面八方客人的向往之地。这,也与大湾区一位叫屈俊骐同学的想法不谋而合。

    春日里的广州,装着每个人对花的浪漫——木棉花开得热烈,三角梅绽得肆意,黄风铃生得耀眼。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的富力教学大楼前,我们见到了正在为今年的木棉花留下剪影的屈俊骐同学。

    “我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啦,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这个倾心于钻研中国哲学的文学院男孩有些腼腆地介绍着自己,但一提到几年前的“济宁之旅”,他却整个人变得神采飞扬,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分享起他的经历。从最初中学课本上学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简单介绍,到真正亲身感受到这片热土的魅力,屈俊骐庆幸自己并没有等待太长的时间。“其实,仅凭借课本上对济宁在京杭大运河上起到枢纽作用的粗略叙述,你是没有办法想像出来当年‘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的,它如何在当时成为国家运输的动脉之地,如何融汇南北的独特文化,现在又发展成什么模样,都需要踏上那片土地亲自去感受。”

    当被问道这次旅途中最令他记忆深刻的事情时,屈俊骐分别从文化底蕴和济宁人的好客两方面给出了答案。作为一名中国哲学的爱好者,他一直都想来到传播文明的第一位老师——孔子的故乡看一看。成行后,在曲阜“三孔”景区,屈俊骐感到不论是景点门外的大排长龙,还是景区之内威严不减当年的建筑,都显示着当地深厚儒家文化的感召力,“我觉得‘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活动也很有地方特色,可以说这是一次带动广大游客研读学习《论语》经典、感悟传统儒家文化的全新尝试。我看到很多人——或是古稀之年的老人,或是垂髫之际的孩童,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友人,都跃跃欲试。作为一名有志于今后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生,我为经典的传播、文化的重生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我衷心希望这个活动可以坚持举办下去。我认为,在市场经济大潮和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有必要。”而母亲朋友的盛情款待更是让屈俊骐深深体会到了独属于山东人的那份豪放与热情,即使是素未谋面的论坛同人,即使相隔了一千多公里,一次鲁菜的体验就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

    “我期待着疫情过后可以有机会再到济宁去。”采访结束时屈俊骐说。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