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王粲)600余名志愿者,9个志愿服务组织,每年开展志愿服务120余次。在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全村皆是红马甲,处处都有志愿者”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他们从群众工作出发,着力乡村振兴,用“微小事”撬动“大民生”,为村庄发展贡献了强大的志愿力量。
5月1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公布2021年度“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荣获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成为济宁市唯一入选先进典型。
后八里沟村凭什么能够从全国众多参选社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美”?
美在多元化志愿服务队
让村庄治理有成效
5月16日,阳光明媚,走进后八里沟村,整洁宽阔的道路两旁繁花似锦,花草树木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和睦友善的气息,公园里老人、孩子们悠然自得,一片祥和景象。
村党委书记宋伟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没有物业服务大家,但是村里依然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这都归功于我们村里服务队的志愿者们。”2007年,后八里沟村成立了第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敬老促进会,每年在全村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组织老人大联欢、举办“百叟宴”、“老人生日宴”,组织青少年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孝老爱亲文明实践的深入开展,使村内各类矛盾都消除在萌芽状态,形成了互助关怀、邻里和谐、尊老爱幼、文明祥和的风尚。
近年来,后八里沟村以“践行志愿者服务精神,展现新时代后八风采”为目标,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助力志愿服务效能提升。如今的后八里沟村每年开展志愿服务120余次,平均每人每年志愿服务达450小时,广大志愿者在为村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中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美在搭建一线战斗堡垒
让村民生活更美好
宋伟是“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在这位“兵支书”的带领下,村里组成了“战士在你身边”志愿服务队,他们坚持夜间巡逻10余年,排除安全隐患60多起,帮助解决各类生活难题不计其数,被广大村民及驻地商户称为“保护神”。2020年,村里又成立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他们攻坚克难大显身手、面对困难冲锋在前、化身逆行者再出征,彻底打响了后八里沟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广大退役军人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退役军人中的老党员、老前辈,以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也争当志愿者,他们义务参与人民调解、矛盾化解等工作,以“战友情结”化解“矛盾心结”;他们组织老兵初心故事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活动;他们积极参加征兵宣传,带动激励更多优秀青年参军入伍;他们积极参与学生军训、讲好国防教育课,帮助青少年强化国防观念;他们不改军人本色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不惧风险、不计回报,汇成一股温暖坚固的力量……
如今这支由10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已成为一支助力攻坚克难、胸怀家国天下的强大队伍。
美在仓廪实而知礼节
传承创新一代新人
雷锋精神春风化雨,文化传承沁润心田。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引下,后八里沟村以志愿服务助推文化“两创”走深走实,在传承和创新中培育时代新人。
2007年,村两委创新培育新人的模式,开办村民夜校,由志愿者进行授课,为村民讲新农村改造、讲规划蓝图、讲特色产业、讲就业创业、讲文明新风、讲法律法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关系切身利益的课题,激发了全体村民的求知欲、讲课欲,村民人人在夜校等公共场合进行宣讲,分享自己的家风传承、孝善亲情故事。如今,这种志愿行为一直在延续,而且志愿者队伍还在不断扩大,村民夜校已成为后八里沟村乡村振兴路上的“加油站”。
志愿者还结合后八里沟村党建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开展党建文化创新活动,以理论文章、经验介绍、诗词歌赋等形式,创作出《初心的力量》《志愿潮聚家国梦》《一片兵心植沃土》《创业难 回头看 那是父老永生难忘》《一位感党恩的慈善老兵》《心齐梦》《心齐人家》《初心照》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既指导了本村的党务工作,又带动了全体村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行动自觉。
如今,浓浓的奉献正气涤荡在后八里沟村每一位村民心中,激励越来越多新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奋力谱写新篇章汇聚更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