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王艳茹)5月1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公布2021年度“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荣获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先进典型。
5月16日,记者来到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后,看到了村民崭新的精神风貌,看到了志愿服务融于言行的自律与担当,看到了一幅乡村破茧成蝶的美丽画卷。
孝老爱亲 实现乡村治理升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后八里沟村正是从孝老爱亲开始,融化万家隔阂,实现乡村治理的不断升级。
2007年,第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敬老促进会成立,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当先锋、做表率,争当敬老志愿者。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子女必须赡养自己的老人,凡是本村老人的成年子女必须统一缴纳赡养费50元,每月初由村两委将赡养费发至老人手中,用硬性规矩培养子女孝善行为。同时,村两委每年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促进婆媳关系和谐融洽。2006年开始,每月发放营养品福利,每年重阳节组织老人大联欢、举办百叟宴,给老人发放节日礼物,让老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享受村庄发展带来的红利。2020年,首次开办老人生日宴,组织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集体大聚餐。98岁的宋西钦是第一批参加生日宴的老人,宴会后激动地表示:“村里想的真周到,还给我们这些老人过生日,能聚在一起庆祝,大家都很激动,很开心!” 此外,村里定期组织青少年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还对考入高校的学子发放奖学金。
正是在孝老爱亲文明实践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村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志愿服务 彰显军人担当本色
在村党委的指导下,哪里有需要,志愿者服务队就出现在哪里。在植树绿化、争做环保卫士、灾区捐款、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尤其是疫情期间,为战“疫”筑起生命防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后八里沟村的党委书记宋伟是“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在这位“兵支书”的带领下,村里组成了“战士在你身边志愿服务队”。宋伟告诉记者,“志愿服务队由60名退役军人组成,坚持夜间巡逻10余年,排除安全隐患60多起,帮助村民解决各类生活难题不计其数。2020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群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据统计,后八里沟村先后组建“战士在你身边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9个,志愿者600余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达120次,平均每人每年志愿服务达450小时。
后八里沟村以退役军人为主力带动全村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是全市退役军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缩影。在我市累计成立由退役军人组成或参与的志愿队、突击队、救援队等公益组织2600余支,3.3万余名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应急救援、基层治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每天有1.2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奋战一线,彰显了本色担当。志愿服务为广大退役军人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退役军人投身志愿服务,是优良传统与志愿服务精神的最佳结合,也是做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的底气所在。
推行“1+N”志愿服务模式
如何打造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范自运表示,要依托服务保障体系,推行“1+N”志愿服务模式,将志愿服务与牵手退役军人、走访慰问、困难帮扶等工作深入结合,形成“一村(社区)一队伍、一地域一品牌”志愿服务格局,让广大退役军人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同时,开启“菜单式”服务模式,以微公益活动为载体,从细微小事着手,征集老兵心愿,结合不同领域的志愿者专长,打造“八个一微公益”品牌(即修一次脚、理一次发、整修一次水电、拍一张生活照、打扫一次卫生、包一顿水饺、送一次健康体检、听一回老兵故事)。
此外,坚持党建引领,贴合群众生活,丰富活动载体,实施“党建+网格+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模式,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纳入民生工作台账,协助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敬老助残、文明交通、垃圾分类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量身定制把服务真正送到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