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杨柳 通讯员 董龙华)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而每个人更有着千差万别的、缤纷奇异的人生。出生于微山县两城镇北薄村的邵大伟身高一米八六,却痴迷于“穿针引线”,在纯手工皮具定制行当里执着奋斗十余年,一呼一吸,一针一线,无不令他的内心感到充盈和满足。
天资聪慧 他从小痴迷手工
自三四岁起,邵大伟就有一个无师自通的爱好——画画,看见花画花、看见鸟画鸟,美术工具则是树枝、棍棒等,虽是就地取材,但都画得有模有样。
上小学后,卡通画、小浣熊、水浒人物……他应画尽画,邻居家的挂历纸、包装纸都被搜罗而来,成了他的画纸。村前流淌的白马河里,有一种核桃一样大的蜗牛,肉味鲜美,看到被扔掉的蜗牛壳,他直觉可惜,便捡拾回来废物利用,在上面涂满各种图案。“小小的蜗牛竟成了艺术品!”同学们瞪大眼睛,好奇又惊讶,满心赞叹和喜欢。
住在县城里的六叔得知侄子有绘画的天赋,为他买来几本国画书籍和一大卷画纸。邵大伟如获至宝,反复临摹。有了“高级”的画纸,每天放学写完作业,他都迫不及待地画上两张卡通作品,越画越上瘾。不仅如此,邵大伟还特别喜欢手工课,每学期初手工课本刚发下来,上面的折纸、泥模等作业,一周内他都能全部完成。每次班级板报,邵大伟精彩的版面设计和生动的绘画插图,常常赢得全校的观摩学习。
邵大伟对艺术的酷爱,使得他对文科特别偏爱,作文常常获得高分。初中毕业后,他在北京通州等地的工厂打工一年多,单位换了好几家,但到哪里都稳不住、干不好。业余时间,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在北京某计算机专科学校,邵大伟学习网上制图、CAD等平面设计。在学校的三年,除了上课,多数时间他都窝在宿舍里画画、做手工。正是这样的痴迷,为他此后的工匠人生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精益求精 是他对匠心的追求
求学归来的邵大伟,和多数年轻人一样,面临着艰难的求职路。一开始,他在一家国企从事办公室工作,但迷恋于艺术的邵大伟没干多长时间就选择了辞职,因一个被误打了十多遍的电话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轨迹。应对方之邀,他只身来到浙江义乌,在鞋帽批发市场开了一家门面,一干就是两年多。
有一天,他想给手表换一条皮质表带,上网查了查,凡是看上眼的,要价都在三百元以上。“我的表还不到三百块钱,表带竟然这么贵,不如自己做个试试呢?”邵大伟说干就干,他反复查资料,网上下单买皮料、刀具、针线……虽然对于皮具这一行业,邵大伟是陌生的,但因为喜欢,他有了无穷的动力。他开始绘图设计,先在纸上反复做实验,然后认真裁剪、仔细打磨、小心缝制,一条漂亮的表带终于被他做成了。从此,邵大伟一发不可收,表带、腰带、手包、提包,一一被缝制出来,并在网上成功卖出。
2012年,邵大伟回到济宁,潜心钻研皮具制作,一边动手做,一边四处拜师学、网上学、晚上加班学。古今中外,凡是与手工皮具制作有关的资料他都进行收藏,认真研究。2015年,小有名气的邵大伟在城区某广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纯手工皮具定制技艺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其高端商务级产品畅销于北上广深等地区,几家名声显赫的手工皮具制作工作室多次邀请他前往交流、开讲座。
2020年1月,澳大利亚国际模特时装大赛的一名设计师一次定购了5只手提包,并授权在款式、用料、色彩等方面均由邵大伟独自设计制作,价格由他决定。邵大伟成功了,来自国内外的订单应接不暇。但对于作品,他仍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完成一批订单,他连续20多天吃住在工作室,夜里忙到两三点,困了直接倒地而眠,清晨醒来继续研究。对于成功,邵大伟有自己的看法,天赋加兴趣是成功的两个关键,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