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今日时评 >
评论 | 精准聚焦重点人才群体
2022-05-15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李木木
  • 济宁日报评论员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刚刚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就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首先要围绕发展需求精准聚焦重点人才群体,强化精准靶向引才育才理念,聚焦“九大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切实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的匹配度,全力破解“需要什么人才”的问题。

    要抓好科技创新人才这一“中流砥柱”。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而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要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制造强市”建设,聚焦“231”产业集群以及各县市区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主导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工作就布局到哪里”的思路,找准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绘制人才招引图谱,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招,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要抓好青年人才这一“源头活水”。青年人才是希望所在、活力所在,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要聚焦外地大学生“怎么引”,畅通市外高校大学生来济渠道,常态化举办引才活动,引进更多对口急需人才;要聚焦本籍大学生“怎么回”,吸引更多济宁籍大学生回济创新创业;要聚焦驻济大学生“怎么留”,研究制定实用型人才政策,提高驻济高校毕业生留济率。同时,要大力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行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具有竞争力的青年人才队伍。

    要抓好技能人才这一“产业基石”。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技能人才始终是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做大做强技工教育集团,加快培养“适销对路、服务产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要依托国家和省级实用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高端载体,强化齐鲁工匠、首席技师、技术技能大师等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

    要抓好社会事业人才这一“关键力量”。要围绕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引进一批蜚声海外、世界知名的大学者、大专家,为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文脉支撑”。要加快推进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新闻宣传、文化艺术、新媒体新业态等领域优秀人才。要围绕建设全省教育高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围绕建设全省医疗高地,加快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要抓好乡村人才这一“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济宁作为农业大市,必须把“人才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和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要完善对返乡入乡人员创业补贴、融资、培训等扶持政策,建设一支有能力、肯扎根、善推广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