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评论员 刘太福
4月27日,济宁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发布,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首季开局好、开局稳。一系列亮眼的数字背后,体现了济宁经济回温向好趋势增强,市场复苏劲头较足,为整个2022年开了一个好头。纵观成绩单中的“稳与进”,正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目标,靶向施策、精准落实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沉着勇毅、砥砺前行,全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狠抓市场主体培育,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结果。
从发布的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我市农业生产总体良好,主要产品稳定增长;工业经济稳中提质,高技术新产品增长较快;服务业经济开局良好,新增企业贡献较大。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聚焦“十强”产业、“七网”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同时,对外贸易稳步提升,使用外资平稳增长;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财税收入改善向好,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教育、住房保障、城乡社区等支出均增长10%以上。此外,城乡收入同步增长,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疫情短期冲击这些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广泛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再一次证明了市第十四次党代确定的发展蓝图的正确性,坚定信心和决心的重要性。这样一份“成绩单”,是一颗“定心丸”,是一剂“强心针”,让全市人民攻坚二季度、决胜上半年更有信心、更有干劲。
当前,我们必须辩证把握当前形势,从容应对大局大势,科学分析问题困难,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做到稳中求进。刚刚召开的全市一季度工作总结暨攻坚二季度动员会议,对当前和今后的重点任务作了进一步的安排和部署,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运行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的关系、经济发展新要求和提升干部能力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围绕“保五争三奔第一”和“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工作要求,攻坚打擂、比学赶超,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前,确保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全市上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总要求,按照省委“抓防疫要硬、抓生产也要硬”工作部署,大力发扬“严真细实快”优良作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首季开局好、开局稳的基础上,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拿出“人一我十”的干劲、只争朝夕的精神,拼干劲、拼速度、拼落实、拼担当,奋力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前,疫情冲击的影响依然明显,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越有挑战越要沉着勇毅、砥砺前行,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在一季度平稳开局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只要我们定力不减,充分发挥我市“九大优势”,坚定不移实施“九大战略”,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在企业纾困解难上持续发力,在畅通物流流通上持续发力,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力提速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延续一季度创造的良好开端,让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