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 90后的河南姑娘施贝贝在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济宁工作,到今年4月份已经有近两年时间,当记者问她为什么选择来济宁时,她说:“应该是缘分使然吧,因为儒学,我爱上了这座城市。”
2018年,作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一名学生,施贝贝跟随导师第一次来到济宁,来参加第五届尼山论坛。“曲阜作为圣人之地,在很多学习儒学的人心里都是神圣的地方,我也是其中之一。”施贝贝说,初到曲阜,一下高铁就被沿路的宣传标语、论语名句所吸引,但三天的会期时间匆忙,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真正感受这座城市。
2020年,毕业季遇上疫情,在经历了延长近半年的“假期”之后,和众多面临毕业的学生一样,施贝贝也有着就业压力。“本着对儒学的一腔热爱,能够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是我找工作的基本原则。”毕业之际,施贝贝在就业方向有自己的执着,但她所学的中国哲学专业并不是一个热门专业,就业渠道受限。“那年,当我看到济宁优才计划里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招聘的职位中有明确的中国哲学专业时,内心一阵狂喜,我知道,机会来了。就这样,报名、通过面试、成功录取,终于如愿来到了曲阜。能在圣人身旁从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融合,当时的我觉得自己是被夫子选中的‘可教’之人。”施贝贝笑着说。虽然,后来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施贝贝离开了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但她也迎来了人生新的起点。
“不管是在曲阜,还是济宁,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这座城市最打动我的是人的厚德与城市的烟火。”施贝贝说,只身一人来到离家几百公里的陌生城市,虽然偶感孤独,但从不缺乏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大多来自济宁人民的善良。“除了善良,济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生活。这种热闹和烟火气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好好生活。”施贝贝告诉记者,周末有时间的时候,她喜欢在济宁的大街小巷走走转转,感受文化济宁的魅力。
(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