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头条 >
探索浩瀚宇宙,总书记这样关心航天事业
2022-04-25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北斗”组网,“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和”遨游星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今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总书记关于航天事业的重要论述。

    202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发射场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这是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强调

    2021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亲切通话。新华社记者鞠鹏(左图)、岳月伟(右图)摄(拼版照片)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2021年6月23日,习近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亲切通话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是“着巡合影”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2021年5月15日,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拼版照片: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这是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

    2017年6月6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航天员王亚平(中)和中外少年进行畅想未来互动活动。新华社记者张领 摄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创新,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2017年6月6日,习近平向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致贺信

    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在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思源实验学校的“航天梦 中国梦”主题科普系列活动上,老师为学生讲解航天知识。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摄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2013年12月15日,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互拍成像(拼版照片,2013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这一成就,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体现出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

    2013年6月2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内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通话的截屏照片。新华社发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2013年6月24日,习近平同神舟十号航天员亲切通话

    记者:胡喆、宋晨、温竞华

    编辑:张爱芳、张惠慧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