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李胜男)4月22日上午,济宁“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召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我市在政策方面推进助企攀登、支持制造业发展工作成效及计划。
积极放大政策扶持效应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去年以来,我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战略部署,精心聚焦“231”产业集群潜能释放,全力推进助企攀登和制造强市建设。
去年,我市积极放大政策扶持效应。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政策供给,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入的叠加倍增作用。去年,市财政兑现支付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创新资金3.6亿元,协调县市区筹措落实政策性扶持资金,推进企业问题诉求化解53条,销号率达96.4%。同时,开设资金拨付直达通道。对市级预算安排及省级以上转移支付的涉及助企攀登企业的资金,优化拨付流程,严控在途时限,探索实施“直通车”制度,将相关指标文件下达市直业务主管部门,由市直主管部门直接兑现到具体企业和项目单位。此外,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统筹政府和市场力量,着力强化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功能。科学运作市级工业技改投资基金,成功投资签约12个企业,技改基金出资9850万元,撬动企业技改投资额29亿元。市级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231”产业集群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通过风险补偿、利息补贴等方式,充分调动银行和担保机构对高成长性企业融资担保服务的积极性。
2021年争取到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220亿元、增长5.3%;其中,省级扶持企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4.1亿元,尤其是获得省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项目个数、金额总量均居全省第一位。争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债券项目资金48.6亿元、占全市新增债券额度的28.2%。
充分利用政策措施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去年5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助企攀登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济宁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兑现期主要集中在今年和2023年、2024年。市财政部门紧扣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制造强市突破战略及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利用财政奖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2022年市本级预算统筹8.2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较上年增加3.5亿元,增长74%。
此外,发布会上还介绍了我市应对疫情影响帮助市场主体纾难解困的政策措施。据悉,我市出台的应对疫情影响政策,既有对省政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的深化落实,又有结合我市实际的创新突破。在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对各县(市、区)实际发生的外地返岗职工集中隔离安置租赁费用,在省级财政按照集中租赁费用的40%给予补助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分别再给予30%的补助。对因疫情影响停产的企业,及时恢复生产、日均用电量达到原来90%的制造业企业,按照企业一季度产值分档给予奖励。在加强财政金融保障方面,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严重的“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高成长企业,2022年新增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贷款期限为1年以上(含1年)的贴息期限3个月,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按比例给予贴息,贴息比例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期LPR利率30%,单个企业贴息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省重大项目、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省双招双引项目、市重大产业项目的新增贷款,按照同期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5%给予贴息支持。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市、县、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努力帮助企业实现攀登目标。抓好今年132个省级重点项目实施及土地等要素保障争取,指导企业做好信用修复,围绕攀登企业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盘子。
多读一点
精准施策 护航企业攀登发展
以落实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为抓手,精准施策保障企业攀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到位“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内扶持资金21.2亿元。
●落实税费政策“减负担”。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5.5亿元,其中新增政策退税9.21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2.9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16万户次。
●落实金融政策“强支持”。全市863家攀登企业新发放贷款64.64亿元,贷款余额267.51亿元,同比增加47.51亿元,同比增长21.59%。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再下降0.28个百分点。争取10个项目纳入省“技改专项贷”项目库。单列15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对绿色贷款、绿色票据给予定向支持,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累计办理科创企业票据再贴现2.89亿元。
●落实要素保障“强支撑”。对省市重点、助企攀登等项目“一项目一策”制定分级分类保障方案,预支新增11391亩建设用地指标,全部差异化配置到190个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