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我市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全市呈现污染稳定下降、生态逐步改善的良好局面。今年一季度,我市PM2.5、PM10浓度分别是64ug/m3、98ug/m3,同比改善9.9%、11.7%;优良天数比例为64%,同比改善2.2%;综合指数为5.3,同比改善11.1%;重污染天为1天,同比减少9天。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方面,剔除上游超标客水影响后,全市28个国省控断面达标率96.4%。
据介绍,我市以清单精准、研判精准、措施精准、督导精准“四个精准”为抓手,全方位抓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治理。对于重点行业的管控上,玻璃行业37座窑炉累计33座改为清洁能源,铸造行业已全部改为清洁能源;累计升级国六货车14586辆,升级新能源货车479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二及以下累计升级国三及以上机械29142台,升级新能源机械3149台。同时,我市综合运用在线监测、电量监控、门禁卡口等监控手段,结合无人机、走航车、超级站等先进设备,精准锁定污染高排企业、高值区域,有力提升问题发现解决能力。
为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我市充分发挥109个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作用,建立“一河一专班”断面包保责任制,编制梁济运河“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方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风险,第一时间启动排查整改;加强排污(水)口管理,累计完成2118个排污(水)口规范整治。并以解决“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为目标,会同市城乡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部门、县市区,开展汛前面源污染专项清理。一季度,全市累计整改问题1933个,其中排查、整改梁山县黑臭水体问题146处。同时,我市强力推进南四湖流域综合整治,制定了《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2022年度推进方案》,今年部署的133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已开工123个,开工率92.4%。
为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控,我市更新了2022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从2021的93家增加至103家,对重点监管单位工作情况开展抽查帮扶。通过开展土壤调查报告质量核查工作,重点核查10个高风险地块调查报告检测数据真实性,按照专家反馈意见,督促县市区整改。并更新了全市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清单,纳入企业20家;开展全市涉重企业排查整治。
此外,我市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印发了《济宁市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工作方案》,以黄河干流两侧10公里范围为重点,对全市固废非法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全面排查。(记者 杨柳)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