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今日热点 >
山东开门红创新结硕果
2022-04-20 来源:齐心鲁力
  • 作者:编辑:李木木
  • 19926.8亿元!一季度山东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

      成绩好不好,比一比最明了。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山东这个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无愧为经济发展“优等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山东一季度的成绩称得上“开门稳”“开门红”。

      “时”“势”中看英雄

      衡量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只看速度,还应在“时”与“势”的维度上评判。

      2022的“时”与“势”

      2022年开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而我国新冠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流行毒株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传染途径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过程隐匿性强。

      诸多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无论是世界局势,还是国内疫情,都让人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倒春寒”。

      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山东自然会感受到更强大的重重压力。站在寒风劲吹的关口上,山东没有犹豫和退缩,而是认为抓疫情防控和抓经济运行是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既是必须做好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好的。

      △聊城出台“20条”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纾难解困。

      因为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谋划推进,山东既坚决守住了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又最大程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手抓、两手硬,在一季度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数据中见高质量

      先分产业来看山东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37.1亿元,同比增长5.9%。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09.6亿元,同比增长4.8%。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280.1亿元,同比增长5.4%。

      粗看或许找不出特别打眼的“亮点”,但是惊人之处更多地藏在细分数据中,其中有两个数据特别值得关注——新能源汽车增长217.6%,工业机器人增长217.8%

      前一个数据凸显了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优势。

      山东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力”,消费者在市场上也有清晰的感受。在2021年,山东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了92%。筑巢引得凤凰来,2022年1月,对标特斯拉、保时捷的新能源汽车豪华品牌华人运通在青岛设立了中国总部。

      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编制完成了新能源产业、氢能、海上风电等规划,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在建海上风电“零突破”;海阳市更是在2021年实现了核能供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山东的经济运行增添了强劲动力,也为山东人民的“低碳”生活增添了亮点。

      第二个数据则是山东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展示的硬核实力。

      高端装备业是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更是保障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工业脊梁”之称,而工业机器人则是“高端装备制造的明珠”。

      眼下,“山东智造”已经成为刷屏热词,从微创手术辅助机器人到数控智能激光切割设备,从服务冬奥的防疫智能机器人到全自动化的大型装备无人生产车间,令人赞叹的大国重器皆为山东造。

      △当前,济南在激光加工装备领域已形成规模优势。

      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之年。这两个超200%,让人看到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也让人感受到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动力。

      创新中结硕果

      从一季度的主要指标来看,山东的发展质量和增速都取得了较好成效,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基本态势没有变。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稳不是保守的稳,进不是粗放的进。山东的发展正在摆脱保守、粗放的形象,在创新中展示“绣花”的功夫。

      △山东企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

      山东在今年的“开年大会”上,把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摆在了突出位置,把创新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了山东在2022年的发展路线图——“十大创新”。在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被提到了48次。

      深感“等不起、慢不得”的山东,以创新加压力,以创新求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创新呈现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创新成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原生动力。一季度的经济发展成绩,对致力于创新的山东来说,是水到渠成。


      △3月12日,在“日邮维纳斯”轮作业中,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第8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一季度的成绩已是过去,赢得当下更为关键。山东能不能完成全年目标,关键看上半年、看第二季度。未来,山东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攻坚二季度,决胜上半年。


      春已去,花正浓,更美的风景还在前面。山东的发展,你可以永远相信,值得期待。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