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济宁城事 >
疫情防控勇担当 绽放巾帼她力量 流调溯源 她们争分夺秒
2022-04-19 来源:东方圣城网
  • 作者:编辑:李木木
  •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马文月)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一群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他们是切断传染病传播的“侦察兵”,他们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带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使命担当,始终冲在疫情处置第一线,承担着每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他们就是济宁市联合流调溯源队,一群与时间、与病毒赛跑的人。

    曲阜市疫情发生后,济宁市疾控系统与公安立即成立157人的联合流调溯源队伍,连夜赶赴曲阜,并肩作战,第一时间投入疫情处置工作。4月12日,记者采访了流调溯源队的队员张书岭、孙喜红、杨琳琳,三位女性均来自济宁市疾控中心,2020年济宁市成立首批10人流调队,三人也在其中。

    张书岭:愿用日夜坚守 守护人民健康

    “在我26年的职业生涯中,还从未拿这样的工作强度考验过自己。虽已近五十岁,在紧要关头,我还可以迸发出这么强悍的战斗力,不禁为自己点赞和感叹!”作为省级疾控流调队员,不管是去年10月的日照五莲支援,还是今年3月的青岛黄岛、莱西支援,以及刚刚结束的在曲阜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中,张书岭时刻充满着力量。

    在一次次真实的疫情防控战场上,张书岭感受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厉害,传播速度之快,隐蔽性之强,超乎她的想象。面对接连不断分派下来的流调任务,她和队员们都是迅速展开流调、第一时间推送管控名单并报告核心信息,力争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流调报告。为了与病毒抢时间,他们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午饭送来的时候,才意识到早饭还没吃,忙到午夜伸个懒腰,会看到晚饭的餐盒尚未开启。作为组长,每天清零当天所有的任务,张书岭才会离开办公会场,经常凌晨两三点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休息时,才注意到早上倒好的那杯水几乎还满着……

    3月8日凌晨3时24分,张书岭在莱西酒店办公会场让队友帮她拍下一张珍贵的工作纪念照,背景就是同事们忙碌的身影。灯火通明的办公会场,一百多名流调队员在打电话做记录的震撼画面,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在拍照时,其实张书岭已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凌晨4点多回到房间,休息2个多小时后,爬起来继续战斗。张书岭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很累,但是心里非常踏实。

    孙喜红:对于电话那头的你 我想多传递些温暖

    今年3月份,孙喜红作为支援青岛市的省级流调队的一员,参与到黄岛、莱西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带领流调溯源队的队员们每天要通过打电话、现场查看、观看监控等各种方式摸清调查对象活动轨迹以及接触的人员,并及时提出防控措施。“您好,我是疾控中心的流调队员,您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身体不舒服的感觉?……”这段流调电话的开场,是孙喜红工作的一个场景。在孙喜红看来,流调工作除了关注人员的行动轨迹,一句问候的话语,可能会给电话那头的人带来更多安慰。

    紧张的流调工作中,孙喜红也和记者分享了一些难忘的事情。那是一个深夜,孙喜红拨通流调电话,对方是一位孩子的家长,最初因为是外地的号码,家长很警惕,认为孙喜红是骗子,这位家长提议,需要加微信,并让孙喜红发工牌和工作照,但尽管加了微信、发了工作牌、工作照,对于孙喜红的身份,对方依旧半信半疑。但就在这一来一回的沟通中,对方感受到了一名外地支援流调队员的诚意。在进一步的交谈中,孙喜红了解到,学校当天发生了家长被骗的事情,学校也专门给家长们下发过防诈骗的通知。电话那头的家长说:“对不起,孙老师,孩子隔离了,我们是害怕再被骗,给孩子带来危险,您别见怪,感谢您们来支援我们。您想问什么,我会把知道的都告诉您……”那一刻,孙喜红的眼睛湿润了。

    从疫情发生以来,孙喜红说,流调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首批参与曲阜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的流调队员,4月9日,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孙喜红和部分同事终于返回家中。两个孩子见到她的那一刻,一拥而上,紧紧地抱住她。“妈妈,妈妈,你终于回来了……”是呀,从3月1日青岛支援再到刚结束的曲阜应急处置,这个春天孙喜红和同事们还没有停住脚步。居家健康监测的这几天,孙喜红收到两个孩子即将复课的消息,她欣慰地说:“孩子们能重新回到校园,这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可喜成绩,作为一名疾控人,更是一位母亲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而感到骄傲、自豪。”

    杨琳琳:多次比对监控 成功破解疑点

    生活中的杨琳琳是一个性格开朗、直率的人,工作中的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杨琳琳作为流调溯源组的队员,参与曲阜两例无症状感染者轨迹摸排工作。调查某例无症状感染者密接的时候,在得知他曾于某日在核酸检测点进行了核酸采样后,杨琳琳首先通过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找到可能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信息,然后再结合现场监控进行比对,但杨琳琳发现监控上排在他前面的人员性别和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显示的不一致。“因为这些人员信息,涉及密接及次密人员管理,非常重要,所以必须要弄清楚。”发现这个情况,杨琳琳马上带领队员,对核酸检测点两个位置的监控视频进行复排,原速播放。本来1个多小时的视频,杨琳琳通过两个不同机位摄像头的对比,在连续查看了接近4个小时后,终于发现了“真相”:在其中一个监控机位拍摄到,在无症状感染者马上要进行核酸样本采集的时候,有几位老人插队,最终,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排队时的密接人员信息锁定成功。杨琳琳说,如果只是简单通过核酸检测系统确定接触人员信息,就会漏掉之前在无症状感染者前面排队的那几个人。虽然看得眼睛酸涩,但发现疑点并成功破解,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杨琳琳是烟台人,平时忙于工作,回家次数本就不多,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更是一次都没有回家过年。威海发生疫情后,杨琳琳作为首批省流调队员,第一时间赶赴支援。流调工作节奏快、任务紧,完成当天的任务时已是凌晨4点,回到驻地,杨琳琳打开手机定位,屏幕显示“27.2公里”,这个数字是她所在位置和家的距离。“三年了,第一次离家这么近,虽然很近,但是无法回去,很想念他们。”杨琳琳说,济宁到烟台的距离有600多公里,开车6个多小时,看着手机上的27.2公里,自己百感交集。她忍不住给父亲发了一个定位,不久后父亲回复说:“做好工作,保护好自己。”在支援第10天,母亲打来了电话。“走之前,你能回家住两天吗?”“妈,我不能回家,我必须得先回去隔离。”等回到济宁住进隔离点以后,杨琳琳第一时间给母亲打去电话报平安。

    接受采访时,杨琳琳告诉记者,不论他们人在哪里,他们所做的这份工作,就是为大家的健康筑牢防线,用行动守护好脚下的这片土地。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