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今日时评 >
时评丨推动就业服务“不打烊”
华峰
2022-04-13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我市近日印发了《2022年济宁市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安排》,确定贯穿全年开展“10+5+5”活动,提供“不打烊”的就业服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关乎着千家万户,也关系着国计民生。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企业发展造成冲击,也对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企业项目用工需求,切实解决“招工难”“就业难”等问题,推动就业服务“不打烊”,就成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关键。

    推动就业服务“不打烊”,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关乎全局的民生之本。近段时间,各地各部门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员工到岗率稳步提升,这样的成果得之不易,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还应聚焦问题补短板、深挖潜力抓机会,确保做到服务就业“不打烊”,稳定就业“不停歇”。要认真落实10项全国统一活动安排,落实5项全省系列活动安排,组织5项济宁特色活动,即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职业技能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优化、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等活动。

    推动就业服务“不打烊”,就要创新服务方式。要着力破解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动形成全链条、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运用大数据、推进“互联网+”行动,做好线下和线上活动的高效衔接和快速转换,以“全天候”“不断档”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确保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要强力支持,用足政策“工具箱”。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和各地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从税费减免、金融支持、房租补贴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要把这些政策和举措用足用好,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在优良的营商环境中不断壮大,以稳岗拓岗促就业、稳就业。要重点帮扶,当好全程“指导员”。稳就业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人群,为重点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推送,让他们自信、冷静、乐观、科学地做出就业选择。

    推动就业服务“不打烊”,就要激活潜力,稳定社会“压舱石”。这次疫情为每个人的就业都带来了不确定性,但这不确定中有危也有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深入挖掘现有的就业机会,帮助更多企业稳住就业岗位;也要注重激发全社会的潜力,积极以推动创新创业方式拓展就业空间,不断培育更多的经济新形态。让社会经济在尽快恢复生机与活力的同时,进一步催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多的新型职业,为促就业、稳就业提供更多更强的平台支撑。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并未改变,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也会不断出现,新增长点更将会竞相迸发。

    疫情防控形势下,要确保就业服务“不掉线”,让群众安心居家,不为找工作心慌,同时纾解各类经营主体面临的“招工难”问题,为广大用人单位提供高效招聘平台。多措并举搭建好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让更多的劳动者人尽其才,让更多的企业获得充足的人力支持拿出抗击疫情那样的硬核举措,牢牢地守住就业基本面,我们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底气就会更足,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坚实。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