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这句话生动诠释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修身立德、涵养初心、永葆奋斗姿态指明方向。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大公之心、大义之举成就大我之境。
牢记宗旨为大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与私的选择是检验一个政权执政理念的重要标准。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虽然历朝历代都曾不同程度地强调以民为本,但都因阶级局限性而无法与民众真正站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历史证明,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才能做到一心为公、大公无私,像种子一样牢牢地在人民中间扎根成长、发展壮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权力观、政绩观,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真正做到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坚定信仰守大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有多崇高的理想,就有多光明的未来。回望百年党史,无数共产党人坚守人间正道、民族大义,慷慨赴义、视死如归,支撑他们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夏明翰的慷慨陈词,“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深情告白,“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是陈毅的豪放誓言。时代在变,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忠诚不能变。作为党的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汲取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崇高的精神追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振作精神、踔厉奋发。
永葆本色求大我。“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一个人境界高了,格局大了,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不断实现自身跨越,不仅能增强政治免疫、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还能主动把“小我”融入“大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从“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的焦裕禄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从“当代愚公”黄大发到“燃灯校长”张桂梅,正是无数共产党人以生命践行使命,以热血铸就忠诚,才能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作为新时代干部,既需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应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追求,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把履职尽责当成本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冲劲、干劲和韧劲。
(作者单位:微山县微山湖党性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