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支持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省政府近日出台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提出了包括优化企业招用工服务、提供个性化金融支持、畅通物流运输通道等11条务实措施。我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加强对政策措施的研究分析,主动认领任务,细化落实方案,真正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环境优、企业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想方设法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为加强企业疫情防控,我市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行业、领域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企业疫情防控的指导监督,实现定期核酸检测、员工健康管理、防护措施、应急物资、防疫知识培训“五到位”。在全省率先推出核酸检测免费政策,确保重点人员“应检尽检”、有需求人群“愿检尽检”,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市人社局持续开展了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行动,围绕企业需求,分类开展“行业专场”“企业专场”招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定期发布企业急需紧缺工种(目录),推动更加精准化的人岗匹配,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为破解疫情期间各企业、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均的困境,市人社局还开发完善了“共享用工大数据平台”,支持企业之间共享人力资源,加强政策指导,促进共享用工规范管理和权益保障,推动劳动力要素畅通有序流动。汶上县则通过民情书记团队到村入户,人社服务专员走访企业等方式,全面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围绕具有普遍性的政策问题和青年群体关心的问题,开展现场咨询,接待咨询12000余人次,发放就业创业宣传材料52000余份。
为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我市聚焦“231”产业集群深入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将攀登企业范围从4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扩大到863家,市县两级共选派1560名干部,“一对一”包保服务,千方百计破解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助推企业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202项,新发放贷款64.6亿元,解决用地指标6012亩。一季度新增“四上”企业898家,居全省首位。
市派山东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助企干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综合科科长孟宪石第一时间研究学习了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清单,他表示:第二批政策清单规模大、指向准、效果好,是真金白银的“及时雨”。助企攀登以来,他已帮企业申请到位税费减免、社保缴纳等资金178.68万元。按照第二批政策清单,企业已向税务部门提交了留抵退税申请,预计第一批到位退税“大礼包”300万元。这将大大减轻企业新建厂区带来的资金压力,有效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我一定会把企业做好,不辜负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济宁高新区杨家河工业园一家主营造纸机械制造的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原来,该企业在浙商银行济宁分行有一笔个人经营贷款于3月底到期,受疫情影响资金一时周转不开,企业负责人很着急。浙商银行调查核实后积极为企业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截至2022年3月,浙商银行济宁分行已累计为28户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3146万元。围绕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纾困力度,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济宁银保监分局联合印发《济宁市金融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九项措施》,引导银行机构对存在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等安排。截至2月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41.1亿元,比年初增加38.0亿元,增长5.4%,有效畅通了实体经济血脉。
为满足企业物流运输需求,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加强跨省市运输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共设置各类查验服务点98处,在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通行证,快速抗原检测,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的基础上,用封条对车辆进行封闭,实现货物运输的闭环管理,既严守了交通运输疫情防线又确保了交通运输畅通。
第二批政策清单提出,加快疫情期间项目开工进度,从省预算内投资中单列3000万元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前期工作费,专项用于项目论证、评估咨询、可研编制、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我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牢牢把握“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工作主线,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带动投资增长的关键作用,聚焦重点产业、“七网”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三大领域,强化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的策划储备、滚动接续和梯队推进,今年储备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861个、总投资6075.1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395.1亿元。建立“县级领导包保+工作专班负责”的推进体系,筛选确定20个重大产业项目由市级领导包保推进。一季度,我市78个项目参加全省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居全省第1位,总投资333.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3.5亿元。同时,我市接续举办了全市重点产业和“七网”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155个,总投资659.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65.4亿元,有效推动了全市项目建设工作“开局即加速、起步即起势”。(记者 宋仪凯)